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乒乓球] 48小学乒乓球教学计划教案(51课时)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24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2018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乒乓球特色教学计划

年级
三至六年级
  
第一期
乒乓球教学计划
教学
内容
1、了解乒乓球运动的知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
2、乒乓球的基本动作及简单的动作组合。
311分制的乒乓球比赛的方法和规则。
课时
51
课次
14
教学
目标
了解乒乓球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从容国团第一次获世界冠军开始,从乒乓外交打开中美关系,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发展与世界各国体育交流等等。
初步学会发球、侧身攻球,推挡,搓球基本的上肢动作;学会滑步、原地移步、侧身步、跨步等几种最常用的步伐。正确掌握横、直拍的持拍方法。
初步掌握11分制,二二发球(发球擦网重发),报比分与手势,三局二胜或五局三胜制等。
发展学生的速度、协调、灵敏、反应、力量等素质,提高学生球感和球运行线路的空间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爱好与兴趣,并逐步养成以打乒乓球为主的一种自觉锻炼,提高体质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敢于竞争;敢于挑战;树立团队协作和永不言败自信性等优良品质。
重点
难点
重点:发球的速度与旋转;侧身攻球的技术动作与下肢步伐的协调配合;左推右攻时滑步动作的运用。
难点:发奔球时击球点角度不正确(球拍与球),使球发出后有高度无速度;侧身攻球时无原地移动步伐;
课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
1
1  了解乒乓发展史及我国乒乓发展与意义
2  学会正确的持拍动作及点球和对墙击球动作
重点:1、乒乓球运动被誉为国球的辉煌成果及培养学生积极参。
2  持横、直拍正确方法。
难点:体会点球与击球的成功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列举容国团、庄则栋等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事迹,用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之门,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体育交流,激励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用投影与实例指导学生正确持拍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点球和击球动作,老师在学生练习指导动作的要领,分别对待,可让基础好的学生一对一帮助,练习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调动其积极性。
2
1  学会原地步伐移动,力求动作的协调性。
2、初步学会侧身攻球动作,逐步提高攻球的成功率。
重点:1、侧身攻球动作的正确性(拍击球的部位与角度);
2  攻球时原地步伐的协调配合。
难点:1、运用多种角度击球动作,体会能把球击到位的动作;
2、体会原地不动与移动击球其成功率的体会。
强调在动中击球的重要性,不管是定位或移动中击球,脚下原地移动步伐一定要有。采用多球练习发,在控制球的落点中,让学生侧身攻球时脚下有步伐的移动,连续击球50次,成功多少,体会从中的技术动作的要领,让学生积极思考,击球时瞬间球与拍的角度,及时进行评价,尤其是女生,激励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
1  学会跨步动作,初步掌握跨步的正确动作。
2  初步学会推挡的基本技术动作和发力度。
重点:直拍要横向前推挡击球。
难点:推挡时不发力,用挡的方法进行击球,往往球一碰就出界,让学生体验用力与不用力推挡击球的不同性。
直拍推挡为什么要把拍横着向前击球,用多种不横的方法进行示范,观察其正确率,然后让学生体会,对墙练习和台上多球练习并举,推挡时发力与不发力球的落点正确性,及时进行点评,分几个小组,让练习好的同学进行帮助。并可组织对墙练习比赛,看谁成绩最优秀,动作最规范。
4
1  学习滑步动作,初步掌握两脚滑步的间距。
2  学习左推右攻的技术动作,初步领会要领,
重点:运用滑步动作练习左推右攻的技术,步伐正确。
难点:体会左推右攻时上、下的协调配合,且跟上节拍能击到球。
滑步是乒乓球运动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步伐之一,设计采用接力运球游戏学习滑步动作,一般滑动一步的距离。然后结合球台站位的距离进行实际练习。球台是有一定的宽度,体会不移动是无法击到球的,且随着球速的加快,移动的步伐也更着加快。老师在学生练习中及时点评,纠正不合理的滑步动作,适当布置一些回家练习作业,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巩固和提高。
5
1  学习搓球的技术,初步学会动作要领。
2  攻、推、搓球的综合练习,能初步学会利用三种击球方法进行回击,逐步提高正确率。
重点:利用学会的三种击球方法合理正确运用。
难点:体会三种击球技术动作,能步伐跟上,正确击打到球。
搓球一般有平搓和转弯搓,是用于过渡和调节球的作用,为下一步进攻作准备。设计多球练习的方法,一定数量球练习,看谁搓得最好。并用三种击球方法进行游戏比赛或者设达标赛,小组赛等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中或在趣味中学习提高,利用课余时间,提供一定的乒乓球器材,让学生自己组织业余练习,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6
1  学会乒乓球比赛的方法和规则,能正确运用。
2  能初步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班级之间的比赛。
重点:11分制二二发球的比赛规则,比赛口令与手势的合理运用。
难点:学生能有效地组织好比赛,且公平、公正。
老师利用投影或实际示范讲解乒乓球比赛方法和规则,比赛报分,得分手势语,比赛成绩记分表等。让学生自己组队,以班级小组进行比赛或以年级组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老师只作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比赛观念,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赛出水平,培养学生积极拼搏进取的体育
乒乓球教案

课时1、2、3、4
课的任务:
1.        了解乒乓球运动概况及常用术语;2.        初步掌握握拍方法、站位准备姿势及单步移动;3.        初步学会平挡球;4.        身体素质:发展下肢弹跳力。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准备
部分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 1.       介绍乒乓球运动概况及常用术语;
  • 2.       学习握拍方法、站位、击球的准备姿势及单步移动;
  • 3.       学习平挡球;
  • 4.       身体素质:蛙跳。
(四)注意事项
  • 1.       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主体作用;
  • 2.       同学之间应互帮互学。

二、准备活动
(一)绕球台外围慢跑6圈
(二)徒手操:
● 组织: ××××××××    (成体操队形)
            ××××××××

● 内容:
1.    颈部绕环
2.   扩胸运动
3.  体转运动      
4. 踢腿运动
5. 膝关节绕环         
6. 踝、腕关节绕环
4×8
4×8
4×8
4×8
4×8
基本
部分
80
一、理论:
● 组织: ××××××××      (成密集队形)
            ××××××××
                   △
● 内容:
(一)介绍乒乓球运动概况
  • 起源
  • 发展
  •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 当今世界乒坛格局
(二)常用术语
  • 球从本方球台弹起后的五个时期
  • 击球的九个部位
  • 击球的五条线路
  • 击球点
  • 三种板型
     30
基本
部分
二、学习握拍方法、站位、准备姿势及单步移动
(一)握拍方法
● 横拍握法:横拍的一般握法如同人们见面时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拍柄,虎口贴住拍肩,拇指略弯屈紧捏拍或斜伸拍面,食指斜伸在拍的另一面(教师示范)
● 直拍握法:以食指第二和拇指第一指节在拍的前面构成一个钳形,拍柄贴住虎口,拍后三指自然弯屈贴于拍1/3的上端(右图)
(二)站位和准备姿势
方法:站位应根据个人不同打法类型来确定,一般是站在中间偏左、离台30-50厘米 的位置。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或稍宽,保持身体重心平稳。微微提踵,前脚掌内侧用力着地,保证快速起动移步。两膝微屈并向内扣,稍稍含胸收腹,上体略向前倾,持拍手臂自然弯曲,直握拍的肘部略向外张,手腕放松,球拍置于腹部右前侧20-30厘米处,以利于左右照顾,加快击球速度;横握拍的肘部向下,前臂自然平举。两眼注视来球,加强判断。
(三)单步移动
方法:击球时以一脚的前脚掌为轴,另一脚向前后或左右移动一步,以取得合理的击球位置。一般在来球较近身体时采用这种步法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成体操队形
● 教法: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练习
         3)教师检查纠错
15
5
5
5
基本
部分
三、学习平挡球
● 推挡球的分类:可分为快速推、加力推、减力挡、平挡球、推挡弧圈球、推下旋六种,课上介绍平挡球和反手快推。
● 平挡球的特点:球速慢、力量小、动作简单、易掌握,是初学者入门的技术,反复练习可熟悉球性体会击球时的拍形变化,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 平挡球的动作要领:两脚平行站立,身体靠近球台。击球前,两膝微屈,含胸收腹。击球时,球拍由后向前,球拍触球拍面与台面近乎垂直,在上升期击球的中部,借助对方来球的反弹力将球挡回。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次击球。如图
      
b0adf8007359399e19e00c49d097aa76.png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两人一台
● 教法: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徒手模仿练习,体会要点
         3)教师检查纠错
           4)学生练习
● 要求:力量由小到大、速度又慢到快、落点由定点到不定点
四、素质练习
● 内容:蛙跳
● 组织:
××××××××→      
××××××××→      
25
10
10x3组
结束
部分
5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1)课堂纪律情况
  2)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3)课后应注意练习的内容
三、宣布下课
3
2

课时5、6
课的任务:
1.理论:(1)介绍教学内容及考试方法;(2)介绍球拍、海绵及胶皮的性能和特点;
2.初步学会反手推挡球技术;               3. 身体素质:发展上肢力量。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
间和次数
准备
部分
15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1. 介绍教学内容及考试方法以及球拍、海绵、胶皮的性能和特点;
  • 复习平挡球;
3. 学习反手推挡球;
4. 身体素质:俯卧撑。
二、准备活动(略)
     5
10
基本
部分
80
一、理论:
  • 介绍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
1.教学内容:基本技、战术、裁判法、教学比赛。
2.考核方法:正手攻球达标技评同时进行。
(二)介绍球拍、海绵、胶皮的性能及特点
  ● 组织: 徒手练习时成密集队形
            单球练习时两人一台
二、复习平挡球
● 组织: ××××××××    (成体操队形)
           ××××××××
       △
● 教法:1)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
         2)学生徒手模仿练习,体会要点
         3)学生单球练习
4)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注意触球的部位、时机、拍形
15
25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基本
部分
三、学习推挡球(反手快推)
● 特点:动作小、借力还击,回球速度快、易控制,落点变化好。
● 动作要领:站位近台,右脚稍后或两脚平行开立,上臂和肘关节靠近右侧身旁。击球时,前臂向前推出,食指压拍,拇指放松,球拍前倾,在来球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击球后,手臂随势前送。如图
            
30c375d947b5a3bb2ca0add4031ee2ab.png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两人一台
● 教法: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徒手模仿练习,体会要点
         3)教师检查纠错
           4)学生练习
四、素质练习
● 内容:俯卧撑
30
10
15次×3组
结束
部分
5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1)课堂纪律情况
  2)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3)课后应注意练习的内容
三、宣布下课
3
2
课后
小结

课时7、8、9
课的任务:
1. 提高反手推挡球技术;            2. 初步学会正手近台攻球;
3. 身体素质:发展下肢力量。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
间和次数
准备
部分
15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1. 复习推挡球;
2. 学习正手近台攻球;
3. 身体素质:单足跳。
二、准备活动(略)
     5
     10
基本
部分
80
一、复习反手推挡球
● 教法:1)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
         2)学生徒手模仿练习,体会要点
         3)学生单球练习
           4)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1)注意触球的部位、时机、拍形
         2)注意肘内收、前臂外旋
二、学习正手近台攻球
特点: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借力还击,能缩短对方准备回击时间争取主动,为进攻创造条件也可直接得分。
● 动作要领:(以右手握拍为例),身体靠近球台,右脚稍后,两膝微屈,上体略前倾。击球前, 引拍至身体右侧成半横状,上臂与身体约成35度,与前臂约  成120度。当球从台面弹起时,手臂由右侧向左前上方迅速挥动,以前臂发力为主。击球时,食指放松,拇指压拍,使拍面前倾并结合手腕内转动作,在球上升前期击球的中上部(图)。
30
40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
间和次数
基本
部分
      
46a28a626f151374b18eca8746db41f8.png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一人一台
● 教法: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徒手模仿练习,体会要点
         3)学生练习(一攻一挡)
           4)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掌握正确拍形,以小臂发力为主,发力方向前上。
四、素质练习
● 内容:单足跳
10
30米×6
结束
部分
5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1)课堂纪律情况
  2)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3)课后应注意练习的内容(对镜子徒手攻球100次/天×4)
三、宣布下课
3
2
课后
小结

课时10、11、12
课的任务:
         1.进一步学习正手近台攻球;
         2.初步学会并步移动和左推右攻;  
3.身体素质:发展灵敏性和腿部爆发力。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准备
部分
15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1. 改进反手快推;
2. 复习正手近台攻球;
3. 学习并步移动和左推右攻;
  • 身体素质:听口令往返跑(40秒×4组)
二、准备活动
(一)绕球台外围慢跑6圈
(二)徒手操:(略)
● 组织:成体操队形
5
10
(4×8)×8
基本
部分
80
一、改进反手推挡球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两人一台
● 教法:1)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
         2)学生单球练习(一点推两点及推长短球)
         3)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1)注意时机的掌握,做到借力还击,合理控制力量
         2)注意手臂的发力方向,做到有效地控制落点
二、复习正手近台攻球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两人一台
● 教法:1)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
         2)学生模仿练习
         3)学生单球练习(一攻一推打定点)
         4)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1)引拍要到位,以收小臂发力为主
         2)主动迎击球
           3)击球的上升中期
20
30
挥拍100次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基本
部分
三、学习并步移动和左推右攻
(一)并步
     特点: 此步法比单步的幅度要大,由于移动时没有腾空动作,有利于快速移动并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
     方法: 移步时,先以来球异方向的脚向同方向的脚内侧并一步,然后同方向的脚再向来球方向迈一步同时制动,再挥臂击球。
● 教法: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练习
(二)左推右攻
     特点:站位近,速度快,有利于提高摆速,先发制人。
     方法:如图所示
        
f183a127caf271394cf8dba0c2edc399.png 并步移动
● 教法: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练习
           3) 教师检查纠错
四、素质练习
    听口令往返跑
●  ××××××××
     ××××××××      

25
5
20
5
40秒×4组
结束
部分
5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1)课堂纪律情况
    2)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3)课后应注意练习的内容(徒手左推右攻100次/天×4)
三、宣布下课
3
2
课后
小结

课时13、14、15、16
课的任务:
         1. 基本掌握反手推挡球;        2. 初步掌握正手近台攻球;
         3. 通过教学比赛提高实战能力;  4. 身体素质:发展速度耐力。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准备
部分
15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 巩固提高反手推挡球;
  • 改进正手近台攻球;
  • 复习左推右攻;
  • 教学比赛
  • 身体素质:并步结合徒手左推右攻
二、准备活动
(一)绕球台外围慢跑6圈
(二)徒手操:同上课(略)
● 组织:成体操队形
5
10
(4×8)×8
基本
部分
80
  • 巩固提高反手推挡球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两人一台
● 教法:1)学生单球练习(一点推两点及推不定点)
         2)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1)注意时机的掌握,做到借力还击,合理控制力量
           2)注意手臂的发力方向及手腕的辅助加力,做到有效地控制落点和加强球速。
  • 改进正手近台攻球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两人一台
● 教法:1)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
         2)学生单球练习(正手斜线一攻一推)
                        (正手直线一攻一推)
         3)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1)注意时机的掌握,做到借力还击
         2)注意小臂的发力方向、拍形及腰胯的协调用力
           3)击球一瞬间手腕稍内收,合理控制力量
15
25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基本
部分
  • 复习左推右攻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一人一台
● 教法:1)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
           2)学生单球练习
           3)教师纠错
● 要求:1)推挡、攻球的动作不要变形
           2)注意手脚的协调配合,身体重心不要偏
  • 教学比赛
  ● 方法:自找对手,五局三胜,赛后小结。
  • 身体素质:
并步结合徒手左推右攻(快速)
15
15
10
1’×3组
结束
部分
5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1)课堂纪律情况
2)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3)课后应注意练习的内容(摆速练习1’/天×4)
三、宣布下课
3
2
课后
小结

课时17、18、19
课的任务:
1. 基本掌握推挡球和攻球;2. 初步学会交叉步正手发下旋球和正、反手搓球;     3. 通过教学比赛提高实战能力;   4. 身体素质:发展上肢和腰腹力量。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准备
部分
15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1. 巩固提高正手近台攻球;
  • 学习交叉步,练习左推右攻;
  • 学习正手发下旋球和正、反手搓球
  • 教学比赛;
  • 身体素质:仰卧撑
二、准备活动
(一)绕球台外围慢跑6圈
(二)徒手操:同上课(略)
● 组织:成体操队形
5
10
(4×8)×8
基本
部分
80
  • 熟悉球性
● 内容:反手推挡球
二、巩固提高正手近台攻球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两人一台
● 教法:1)学生单球练习(正手斜线一攻一推)
                        (正手斜线对攻)
         2)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1)注意上肢和腰胯的协调用力
           2)注意落点和节奏的控制
三、学习交叉步,练习左推右攻                                    
交叉步方法:击球时先以来球异方向的脚向来球方向移动,并超过另一脚,接着另一脚再向来球方向以取得合理的击球位置。一般在来球角度大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步法。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练习时两人一台
10
15
10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基本
部分

● 教法: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模仿练习
           3)学生左推右攻结合交叉步单球练习
4)教师纠错
四、学习正手发下旋球和正、反手搓球
规则对发球的要求:空间、抛球、时机、遮挡、警告。
(一)正手发下旋球
      动作要领:右脚向后。抛球时,持拍手向右上方引拍,手腕外展。当球下落与网同高时,手臂迅速向左下方挥动,触球瞬间手腕快速向下方转动,使球拍从球的中部向下方磨擦。
(二)正、反手搓球
      搓球可分为正、反手搓快搓和慢搓
反手慢搓动作要领:身体离台稍远,手臂自然弯屈,向左上方引拍。击球时,前臂内旋配合转腕动作向前下方用力,拍面后仰,在来球下降期磨擦球的中下部,将球搓出。
      反手快搓动作要领:身体靠近球台。击球时,拍面稍后仰,前臂配合手腕动作向前下方送出,在来球上升期磨擦球的中下部,将球快速搓出。
      正手搓球动作要领:两脚平行或右脚稍前站立。击球前,右手向右上方引拍,拍面稍后仰。击球时,前臂和手腕向左前下方挥动,在来球上升期或下降期磨擦球的中下部,将球搓出。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一人一台
  • 教法: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模仿练习
           3)学生练习(用搓球接发球,发、接球同步练习)
           4)教师纠错
五、教学比赛
  ● 自由对抗,一局定胜负,每人分别对抗三人,赛后小结。
六、身体素质:
● 内容:仰卧撑
25
15
5
15次×3组
结束
部分
5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 课堂纪律情况
  • 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3)课后应注意练习的内容
三、宣布下课
3
2
课后
小结

课时20、21、22、23
课的任务:
        1.  初步掌握发、接下旋球及搓球;2. 初步学会发、接侧上、下旋球;  
3. 通过教学比赛提高实战能力;   4. 身体素质:发展腿部弹跳力。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准备
部分
15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 熟悉球性练习:推挡、攻球、左推右攻;
  • 复习发、接下旋球、搓球;
  • 学习发、接侧上、下旋球;
  • 教学比赛;
  • 身体素质:腿部弹跳练习。
二、准备活动
(一)绕球台外围慢跑6圈
  • 徒手操:同上课(略)
● 组织:成体操队形
5
10
(4×8)×8
基本
部分
80
  • 熟悉球性练习:
(一)推挡
(二)攻球
(三)左推右攻
● 要求:1)在能控住球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球的弧线、加快球速。
           2)落点稳定,掌握节奏。
二、复习发、接下旋球及搓球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一人一台
● 教法:1)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
         2)学生单球练习(一发一接或发接后对搓下旋球)
         3)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1)注意发球时尽量向前下摩擦球的中下偏底部
         2)注意发球时击球点不宜过高,尽量靠近身体
           3)接发球、搓球时应注意判断球的旋转,同时根据旋转不同相应改变后仰拍形和发力的大小、方向
25

10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基本
部分

三、学习发、接侧上、下旋球
● 正手发侧上、下旋球动作要领:右脚向后。抛球时,持拍手向右上方引拍,手腕外展。当球下落与网同高时,手臂迅速向左下方挥动,触球瞬间手腕快速向左上方转动,使球拍从球的中部向左上方磨擦。发左侧下旋球时,手腕快速向左下方转动,使球拍从球的中部向左下方磨擦。

● 反手发侧上、下旋球动作要领:右脚在前,持拍手向左上方引拍,拍柄略向下。当球下落与网同高时,前臂和手腕同时发力,触球瞬间手腕向右上方转动,使拍从球的中部向右上方磨擦。发右侧下旋球时,手腕向右下方转动,使拍从球的中部向右下方磨擦。

● 接发球可采用的技术:接发球关键在于判断球的性质,包括旋转、落点、快慢,然后迅速合理移位,采用正、反手快、慢搓、推挡、攻球等已掌握的技术进行回击。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一人一台
● 教法: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单球练习(一发一接或发接后形成相持)
         3)教师检查纠错
四、教学比赛(同上课)
五、身体素质练习:
  ● 同伴骑坐于肩上做10次半蹲起和10次快速提踵为一组
20
15
10
×3组
结束
部分
5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1)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2)课后应注意练习的内容 (耐力练习)
三、宣布下课
3
2
课后
小结

课时24、25、26、27
课的任务:
       1. 基本掌握推、攻、发、搓球及简单步法; 2. 初步学习正手拉弧圈球;
       3. 通过教学比赛提高实战能力;     4. 身体素质:发展耐力素质。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开始
部分
15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 熟悉球性练习:推挡、攻球、左推右攻发、接下旋球,搓球;
  • 复习发、接侧上、下旋球;
  • 学习正手拉弧圈球;
  • 素质练习:12’定时跑

二、准备活动
(一)绕球台外围慢跑6圈
(二)徒手操(略)
● 组织:成体操队形
5
10

(4×8)×8
基本
部分
80
一、熟悉球性练习:
(一)推挡
(二)攻球
  • 并步及交叉步结合左推右攻
  • 发、接下旋球及搓球
● 要求:1)在能控住球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球的弧线加快球速;
         2)落点稳定,掌握节奏。
二、复习发、接侧上、下旋球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两人一台
● 教法:1)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
         2)学生综合练习(一发一接后进行来回搓球或推攻)
         3)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1)注意发球时击球点不宜过高,充分运用手腕力量
         2)注意不同发球动作的一致性,增加迷惑性
         3)接发球、搓球时应注意判断球的旋转,同时根据旋转不同相应改变拍形和发力的大小、方向
20
10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基本
部分
三、学习正手拉弧圈球
动作要领:站位靠近球台,右脚稍后,重心支撑点在右脚上。击球前,引拍至身体右侧下方成半横状,拍面近乎垂直。上臂与身体约成35度,与前臂约成130度。当球从最高点开始下降时,右脚蹬地向内转胯,同时上臂和前臂由后向前上方挥动,前臂迅速内收,结合手腕转动的力量磨擦球的中下部。击球后,重心支撑点移至左脚,球拍随势挥至头部(教师师范)。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一人一台
● 教法: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单球练习(一发一拉或一推一拉)
         3)教师检查纠错
四、教学比赛
● 方法:分组擂台赛,6分一局。
五、身体素质练习
● 内容:12分钟定时跑

15
15
20
结束
部分
5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1)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2)课后应注意练习的内容
三、宣布下课
3
2
课后  小结

课时28、29、30、31
课的任务:
         1. 基本掌握推、攻、发及搓球;    2. 进一步学习正手拉弧圈球;
         3. 通过教学比赛提高实战能力;    4. 身体素质:发展速度耐力。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准备
部分
15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1.  复习推、攻、发、搓球;
  • 复习正手拉弧圈球;
  • 介绍战术运用;
  • 身体素质:摆速练习。
二、准备活动
(一)绕球台外围慢跑4圈
(二)徒手操(略)
● 组织:成体操队形
5
10
(4×8)×8
基本
部分
80
  • 熟悉球性
● 内容:推、攻、发、搓球
二、复习正手拉弧圈球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练习时两人一台
● 教法:1)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
         2)学生单球练习(一推一拉或对拉)
         3)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1)引拍时肩要沉下去,拍面不能过于前倾;
         2)等球开始下降时再发力,发力时注意蹬腿转胯;
         3)注意尽量多摩擦球。
三、教学比赛(同上课)
四、身体素质
● 内容:徒手并步结合左推右攻(快速)
30
25
15
10
40次×3组
结束
部分
5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1)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2)课后应注意练习的内容
三、宣布下课
3
2
课后
小结

课时32、33、34、35
课的任务:
      1. 基本掌握推、攻、发、搓球及一般步法移动;2. 初步掌握正手拉弧圈球;
      3. 初步学习战术运用,加强实战能力;    4. 身体素质:发展腿部爆发力。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准备
部分
15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 熟悉球性推、攻、发、搓球;
  • 改进提高正手拉弧圈球;
  • 学习战术运用;
  • 身体素质: 蛙跳。
二、准备活动
(一)绕球台外围慢跑4圈
(二)徒手操 (略)
● 组织:成体操队形
5
10
(4×8)×8
基本
部分
80
一、熟悉球性
● 内容:推、攻、发、搓球
● 要求:同上课
● 重点:加强正手近台攻球能力,为考试做准备
二、改进提高正手拉弧圈球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练习时两人一台
● 教法:1)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
         2)学生单球练习(一拉一推或对拉)
         3)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1)注意腿、腰、手协调用力;
         2)注意落点和节奏的控制;
         3)加强球的旋转和速度。
20
20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基本
部分
三、学习战术运用
● 内容:
  • 发球抢攻战术;
  • 接发球抢攻战术;
  • 搓攻战术;
  • 弧圈球结合快攻战术。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练习时两人一台
● 教法: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实战练习
         3)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1)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至少两项战术进行反复练习;
           2)抢攻意识要强,不要因为害怕失误而延误战机
四、身体素质
● 内容:蛙跳
30
10
10跳×3组
结束
部分
5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1)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2)课后应注意练习的内容(课后多来打比赛)
三、宣布下课
3
2
课后
小结

课时36、37、38、39
课的任务:
         1. 基本掌握推、攻、发、搓等基本技术及一般步法移动;
         2. 了解基本战术的运用;            3. 身体素质:发展上肢力量。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准备
部分
15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1. 复习推、攻、发、搓球;
  • 复习正手拉弧圈球;
  • 介绍战术运用;
  • 身体素质:俯卧撑。
二、准备活动
(一)绕球台外围慢跑4圈
(二)徒手操  同上课
● 组织:成体操队形
5
10
(4×8)×8
基本
部分
80
一、熟悉球性
● 内容:推、攻、发、搓、正手弧圈球
● 重点:加强正手近台攻球能力,为考试做准备
二、复习战术运用
  ● 内容:1)发球抢攻战术;    2)发球抢攻战术;
3) 搓攻战术;        4) 弧圈球结合快攻战术。
● 组织:讲解时成密集队形,练习时两人一台
● 教法:1)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
         2)学生实战练习
         3)教师检查纠错
● 要求:1)进攻意识要强
         2)注意提高进攻的质量,包括球速、落点、旋转
三、身体素质
● 内容:俯卧撑
40
30
10
15次×3组
结束
部分
5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1)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2)课后应注意练习的内容(准备进行教学比赛)
     3
2     
课后
小结

课时40、41、42、43
课的任务:
        1. 理论:了解乒乓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2. 赛前抽签编排;
3. 教学比赛及临场操作。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准备
部分

10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1. 学习乒乓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2. 抽签编排;
      3. 熟悉球性练习;
      4. 教学比赛及裁判临场操作。
二、准备活动
(一)绕球台外围慢跑4圈
(二)徒手操 (略)
5
10
(4×8)×8
基本
部分
80
一、理论:学习乒乓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 内容:1)定义(回合、球处于比赛状态、重发球、一分、执拍手、不执拍手、击球、阻挡、发球员、接发球员、裁判员、副裁判员、穿或戴、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
  • 合法还击     3)比赛次序     4)发球
5)一分                 6)裁判员的手势
7) 发球、接发球和方位的选择  8)裁判员的职责
9)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10) 轮换发球法
11) 分组循环赛和淘汰赛的抽签(位置数的设置、轮空和抢号、种子选手的设置)
  • 单淘汰赛抽签(单淘汰附加赛)
● 方法:由学生推举四—八名种子抽进种子位,其余抽签进位
  • 熟悉球性
  • 比赛(采用11分制,五局三胜)
● 注意点:比赛中应善于观察对手,有目的地贯彻战术,避强就弱、善于应变;第一轮抢号被淘汰的学生担任临场裁判
30
10
5
35
结束
部分
5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1)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2)课后应注意练习的内容(继续准备进行教学比赛)
三、宣布下课
3
2
课后
小结

课时44、45、46、47
课的任务:
         通过比赛检验学生的实战能力和水平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准备
部分
15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1. 球性练习;
      2. 比赛。
二、准备活动
(一)绕球台外围慢跑4圈
(二)徒手操(略)
5
10

(4×8)×8
基本
部分   
75
  • 熟悉球性
二、比赛
   ● 要求:每一场比赛结束后应自我总结经验教训,每一轮比赛结束教师进行小结、点评。
10
65
结束
部分
10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1)比赛成绩通报
           2)总结比赛的收获与不足之处。
           3)预告下次课考试内容、方法、考试标准。
三、宣布下课
3
7
课后
小结

课时48、49、50、51
课的任务:
         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的
部分
时间
课 的 内 容和组 织 教 法
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准备
部分
15
一、课的开始
(一)体委整队,汇报人数;
(二)教师检查人数、服装;
(三)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1. 球性练习,准备考试;
2. 专项考试;
3. 补考。
二、准备活动
(一)绕球台外围慢跑4圈
(二徒手操(略)
5
10

(4×8)×8
基本
部分   
75
  • 熟悉球性
● 内容:正手近台攻球
● 要求:一推一攻打定点,以稳为主,注意动作和球的质量
二、考试
● 评分方法与标准:达标、技评同时进行,可一攻一推,攻球者考试或对攻两人同时考试,对攻技评适当加分。第一次100分起评,第二次90分起评,第三次80分起评…….第五次以后皆为60 分起评。
(一)达标标准
男生22板60分,多攻1板加5分,30板为100分
女生18板60分,多攻1板加5分,26板为100分
(二)技评标准
90-100 动作正确协调,能熟练完成
80—89 动作正确,能较好完成
70—79 动作较正确,基本完成
60—69 动作不够正确,勉强完成
50—59 作生硬,不能完成
10
65
结束
部分
10
一、放松、整理
二、小结   1)总结考试情况及本学期学习情况;
           2)建议:将乒乓球作为终身业余爱好,以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同时请学生对教师教学提提建议。
三、宣布下课
3
7
课后
小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0 14:58 , Processed in 1.66761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