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回复: 0

[必修下] (学案四)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原卷版)

[复制链接]

9448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128
发表于 昨天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
2.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1.结合列宁主义的形成过程,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深远意义。
2.从“时空观念”角度理清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历程,从中概括十月革命的特点和伟大意义。
3.了解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进,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和渐进性,并运用“唯物史观”评价苏联模式。
自主学习
知识点  列宁主义的形成
1条件
经济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不断发展
政治
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阶级
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组织
1898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俄国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
思想
1900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
2形成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革命派
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也就是列宁主义。
3内容
1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同时胜利论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胜利论
4工人阶级要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意义
1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
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知识点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1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
       结束沙皇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2指明革命方向19174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2过程
1占领冬宫117即俄历1025革命武装占领所在地冬宫。
2成立新政权
成立1917118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的诞生。
3意义
1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成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3沉重打击了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知识点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斗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目的
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体现了政策的战时特点
内容
最重要的是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作用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说明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3
内容
农业
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工业
允许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实质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作用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模式
背景
119221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219241列宁逝世
措施
1措施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农业集体化                                  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2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1937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首位、世界第二位
特点
1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体制
2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评价
1积极性
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苏联模式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2消极性排斥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546e713f66b0defec1c617743ebbb461.png 发掘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90史料阅读为什么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提示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在俄国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2阅读教材P92学思之窗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作了怎样的说明?
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适应战争条件的特殊政策它的功劳是有限度的。如果脱离战争条件继续推行这种政策就会犯违背经济规律的错误。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就是根据局势变化纠正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市场和商业原则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

546e713f66b0defec1c617743ebbb461.png 拓展教材·读一读
1阅读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占冬宫绘画作品见教材P90

cd86a426b9119c23b3d60bb08a5357b4.png
信息解读位于彼得格勒涅瓦河畔的冬宫原是沙皇的宫殿1917年二月革命后成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革命武装攻占冬宫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性事件。这幅绘画作品表现了1917117俄历1025革命武装向冬宫发起进攻的场景。
2阅读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图1918—1922见教材P91

3f9bc88a2a131cdb9eb9fdc5d742ce85.png
信息解读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18—1920苏俄经历了三年国内战争。这幅地图展示了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红军与外国干涉军、国内叛军的作战形势及双方的进军路线。
合作探究
探究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命题研究
角度1 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史料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史料二 1914—1917俄国有1 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至1917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时间
罢工次数
参加人数
19148—12
68
35
1915
1 000
54
1916
1 500
100
读史

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共产主义革命将在一切文明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发生

列宁主义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做了新的发展

一战给俄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罢工次数激增矛盾激化
思考 1列宁为什么认为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对比史料对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有何启示?
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1原因资本主义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极不平衡。启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打破理论束缚进行大胆创新。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巨大伤亡;人民反战罢工、游行不断;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依然很落后。
角度2 十月革命的特点
史料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读史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表明了资产阶级能够掌权的原因
思考 史料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用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提示 方式和平夺权。原因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巩固练习
15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二模)十月革命后,列宁通过“文化下乡”,引导文化人才到农村教授知识,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同时,还适时对农民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宣传,这一做法
A.确立了苏俄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导地位        B.推动了苏俄国内工农联盟的快速形成
C.增强了农民保卫新生政权的自觉意识        D.凝聚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
2.(2022·山东·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三期末)如图是苏联经济建设成果示意图(1922—1940年),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f368977e0ede90f2ca325880ef570383.png
A.工农业差距明显        B.西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C.轻工业日趋萎缩        D.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
3.(2022·江苏扬州·高二开学考试)1921年3月,列宁在《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中认为“需要有一定的流转自由,需要给小私有主一定的自由”“流转自由就是贸易自由,而贸易自由就是倒退到资本主义”“而在俄国,凡留心观察小农的生活和经营条件的人,都不会看不到这一点。”列宁旨在强调
A.以固定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必要性
B.从苏俄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实行流转自由有助于解决苏俄当前困境
4.(2022·山东菏泽·高三期末)“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可能,就全看我们能否在一定的过渡时期内,用向外国资本交纳一些贡赋的办法保护自己国内经济的独立。”十月革命后,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制定的经济政策(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C.巩固了工农联盟        D.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5.(2022·陕西榆林·高一期末)1917年4月,列宁提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共和国。这一指示
A.明确了退出一战的策略        B.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C.声援了民族解放的潮流        D.植根于革命性质的变化
6.(2022·江苏海安·高三期末)“在可以使用冰箱、收音机和汽车以前,政府建造了钢厂和水电站。消费品的缺乏或者不存在,在某种程度上由正式工作、廉价的设施及廉价的住房和食物补偿了”,但这“意味着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胡佛应对经济大危机        B.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C.罗斯福开展“新政”        D.斯大林推进苏联工业化
7.(2022·贵州遵义·高三开学考试)1935年,苏联年轻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在顿巴斯--处设备并不先进的煤矿创造了单日采煤量的世界纪录。此后,苏联全国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一场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劳动竞赛运动(史称“斯达汉诺夫运动”)。该运动的兴起反映出当时苏联
A.逐渐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        B.工业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C.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强烈        D.已具备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
8.(2022·湖南·模拟预测)苏联“一五”计划期间的文件说,当前国民经济总增长的方针,是在城市和农村坚决增加社会主义成分,减少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分。据此可知,苏联此时
A.国民经济结构不够均衡        B.为冷战做好经济准备
C.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形成        D.全面否定新经济政策
9.(2022·山东·高三开学考试)1930年,斯大林加快了消灭资本主义经济的步伐,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但并不想进一步巩固和完善。1939 年,斯大林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五年计划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B.经济模式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C.改革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冒进倾向
10.(2022·江苏淮安·二模)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省粮食委员会事先告知农民向国家缴纳的,粮食数量,并许诺不向他们多收。该省的征粮工作一个月就完成任务,而其他省份通常要忙活―整年才能完成任务。9月,列宁得到汇报说,在斯摩棱斯克省“最近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态度明显好转,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政策的改变。”斯摩棱斯克省的粮食政策
A.属于余粮收集制的调整        B.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C.促使苏俄经济得到恢复        D.服务于农业集体化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2·陕西·渭南市集才中学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经历了3个关键性步骤:一是1927年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指示》;二是1929年4月,全苏第十六次党代会对五年计划草案进行讨论,大会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三是1929年5月,全苏第五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之具有法律效力。1929年,苏联利用西方资本家迫切向外输出商品的需求,大量引进外国设备与技术,引进西方专家指导建设。1932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在这期间人民群众以极高的劳动热情从事基础工业建设,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建成为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徐浩然《苏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二   "一五"计划草案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主持制定的。这个计划草案从1951年开始着手,一面建设,一面编制,经过近4年的补充和修改,最后经1955年7月第一届金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在苏联政府帮助下,尤其是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多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及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100多年的发展。
——摘编自新华网《新中国档案;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制定“一五”计划的相似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制定“一五”计划的不同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一五”计划的相似意义。
1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急剧的转变……学习实行“新经济政策”。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作了怎样的说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00:43 , Processed in 1.07182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