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回复: 0

[必修下] (学案四)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解析版)

[复制链接]

9448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128
发表于 昨天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
2.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自主学习
知识点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瓜分世界的狂潮
1原因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亦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2结果它们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尽。
2大国之间的矛盾
1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表现
英德矛盾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德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普法战争后于1871年割让给德国
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奥俄矛盾
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目的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3影响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4萨拉热窝事件
1概况1914628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2影响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5一战的爆发
1全面爆发1914728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知识点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把枪挑起的战争
1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2进程
第一阶段1914
1914
德军进攻法国9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1914
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第二阶段
1915—
1916
1915
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1915
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
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1916
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
1918
1917
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夺取世界霸权
1918
俄国退出了战争。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知识点三  战后的国际秩序
1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含义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分别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
                    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2国际联盟
1性质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3实质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4影响
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美国没有加入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的支持力量
3一战的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美国和苏联的势力开始崛起
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546e713f66b0defec1c617743ebbb461.png 发掘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83思考点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展开激烈争夺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引发了一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2阅读教材P86思考点凡尔赛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提示帝国主义战争本身就是非正义战争;《凡尔赛条约》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割地赔款的条约瓜分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认为是强制的和平;不顾中国战胜国地位对中国山东主权的不公正处理以及华盛顿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处理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条款等都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546e713f66b0defec1c617743ebbb461.png 拓展教材·读一读
1阅读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见教材P83

dce99b3f0181d391b3f272eb914d2b22.png
信息解读反映了欧洲分裂为两大帝国主义阵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向帝国主义过渡但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日益不平衡的突出表现。
2阅读图片一战中的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壕见教材P85

92076f75f0cbe1cc857ec8201b94440c.png
信息解读为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北洋政府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华工参战意义重大。它使中国能够以战胜国身份出席巴黎会议并在会上提出山东问题。尽管在巴黎会议上日本拒不交还山东主权但在英美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这一要求实现了。
合作探究
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命题研究
角度1 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
史料 19世纪下半期英国一个鼓吹殖民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公开发表演说英国必须下手干否则就是灭亡。它必须寻找殖民地把手伸得越远越好。……英国人至高无上的目标就是从海上和陆地将英国的势力带向世界各地
19世纪80年代仅在非洲的西海岸就有15家德国公司开设的60个工厂而传教点则达数百个以上。与此同时德国国内也出现了要求加强德国海上力量的呼声。一个德国亲王说对一个年轻的国家来说没有扩张就没有前途没有海外政策也就谈不上扩张而没有海军就谈不上海外政策
——根据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整理
读史

体现了英国的扩张野心

德国必须加强海军建设
思考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争夺的主要原因。
提示 原因19世纪下半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飞速发展造成严重生产过剩趋势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角度2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史料 1913工业产量排位与殖民地占有比较表




工业产品数量所占位次
3
2
1
4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史料二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

2c463e5a5f7ddc39ad37f2f5ef95805d.png
读史

工业发展程度与殖民地占有状况严重不协调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对峙
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史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示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各国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加深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巩固练习
14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二期末)一战结束后,美国认为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的完全胜利彻底破坏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均势。英国在战后遏制日本方面与美国日趋一致,并希望在愈演愈烈的海军竞赛问题上与美国达成妥协。由此可知,英美推动召开华盛顿会议的意图是
A.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B.重建战后的国际秩序
C.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定        D.制裁日本的侵略行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
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崛起直接冲击了美国和英国在这一区域的利益,因此英美两国为了遏制日本,召开华盛顿会议,意在重建战后国际秩序,尤其是亚太地区的秩序,B项正确;美国在政治方面尚不具备称霸实力,而且华盛顿会议主要针对日本,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意在确立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秩序,不是为了世界和平,排除C项;华盛顿会议并非制裁日本的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重庆·高二期末)1928年8月签订的《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一些大国在签订时,提出保留条件:如英国提出在对自己有特殊重大利益关系的地区进行自卫时,不受条约约束。这说明《非战公约》
A.作为国际法的效力有限        B.能够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规定明确废弃战争职责        D.确立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材料“1928年8月签订的《非战公约》……但一些大国在签订时,提出保留条件:如英国提出在对自己有特殊重大利益关系的地区进行自卫时,不受条约约束”可知,《非战公约》签订时英国等一些大国提出保留条件,这就使条约执行受限制,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非战公约》签订时英国等一些大国提出保留条件,这就使条约执行受限制,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928年8月签订的《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英国等一些大国提出保留条件,这就使条约执行受限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自决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3.(2022·辽宁·高三期末)1946年,斯大林在演讲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没有过时,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会造成“极大的混乱”,这将使“资本主义阵营”分裂为“两个敌对阵营”并进而“打起仗来”,只要存在资本主义,战争就不可避免。下列史实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美苏冷战
C.亚非拉独立战争        D.越南战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中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会造成其阵营内部分裂,进而导致战争不可避免。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与材料中斯大林的言论相吻合,A项正确;材料中斯大林强调的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裂,必然引发战争,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和战争,而亚非拉独立战争、越南战争均不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战争,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点睛】
4.(2022·山东日照·高二期末)以下为近代某一时段欧洲国际关系大事记,据此可知,当时

427ceae02b6d9409f4dc845a71a0163b.png
A.德国成为国家矛盾的焦点        B.军事同盟关系可靠性降低
C.各国间利益冲突尖锐复杂        D.欧洲陷入两大阵营的对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反映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过程,这是各国间利益冲突尖锐复杂的结果,C项正确;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二战后,欧洲陷入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5.(2022·上海·高三专题练习)观察表格,其中空白处可以填入
对待战败国
国际组织
国际经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埋下隐患
维和乏术
缺失规则
A.世界殖民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制        D.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图片内容“埋下隐患……维和乏术……缺失规则”反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与影响,B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未涉及“战败国、国家组织”,排除A项;雅尔塔体制建立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不是维和乏术,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未涉及维和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广东肇庆·高二期末)1934年震惊世界的国际恐怖主义事件——法国外交部长和南斯拉夫国王在马赛遇刺身亡发生后,国际联盟成立反恐怖主义委员会,负责起草反恐法案。1937年国际联盟通过了《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和《建立国际刑事法院公约》。这表明国际联盟
A.促成丫国际社会的有序发展        B.触及了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
C.消除了“欧洲中心论”的影响        D.集体安全机制得到充分发挥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是第一个国际性反恐公约,具有里程碑意义;《建立国际刑事法院公约》是第一次为审判和惩治国际恐怖主义分子而缔结的国际公约,这说明国联已经深度触及了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并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B项正确;A项夸大了国联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逐渐走向战争,排除A项;国联操纵在英法手中,仍然是“欧洲中心论”,排除C项;国联的国际和平保障机制以集体安全观念为基础,但集体安全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2·广东茂名·高一期末)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推动“新阶段”到来的因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巴黎和会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背景,“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可知,北洋政府卖国求荣,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激起国内爱国各阶层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国民整体主动要求反帝反封的五四运动爆发,D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后,国民整体还未觉醒,A项错误;《马关条约》的签订,国人尚未认识到“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不符合材料,C项错误。故选D项。
8.(2022·江苏扬州·高二学业考试)“波兰走廊”指的是一战后波兰从德国得到的西普鲁士以及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的部分领土。该“走廊”把德国东普鲁士和德国其余部分完全隔开了。关于“波兰走廊”的建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87c1ac8f24945cfb9c15927bf4e9b614.png
A.维护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B.使波兰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C.为该地区的和平埋下隐患        D.使德国彻底放弃战争野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走廊”把德国东普鲁士和德国其余部分完全隔开了。可见,“走廊”破坏了德国的统一,使波兰和德国处于敌对的状态,故C项正确,排除A项;使波兰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波兰走廊”是《凡尔赛条约》的产物,把原属于德国的领土割让给波兰,其目的是压制和削弱德国,引起德国的不满和复仇,因此“波兰走廊”的建立不但没有使德国放弃战争野心,反而成为法西斯鼓动德国人心,发动复仇战争的借口,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2·重庆八中高二期末)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材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激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B.使法国失去对殖民地的控制
C.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D.推动亚洲民族解放取得胜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体现的是一战激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A项正确;法国失去对殖民地的控制是在二战后,排除B项;材料与“给各国人民带来灾难”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一战后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并未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0.(2022·湖北十堰·高二期末)英国肖克罗斯爵士在纽伦堡审判(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法西斯战犯进行的审判)的开庭致辞中说:“……我还是要指出,该公约(《非战公约》)把在破坏公约的情况下发动的战争规定为违法的行为,而且在进行意味着有千百万人死亡和对文明的最后基础发动直接攻击的犯法活动(法西斯侵略及有组织屠杀行为)时,在违法性和犯罪性质之间并不存在区别。”这表明《非战公约》
A.是惩治战争罪行的重要法理依据
B.推动了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C.改变了人类对于战争性质的评判
D.规定了国际法的适用范围和方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该公约(《非战公约》)把在破坏公约的情况下发动的战争规定为违法的行为,而且在进行意味着有千百万人死亡和对文明的最后基础发动直接攻击的犯法活动(法西斯侵略及有组织屠杀行为)时,在违法性和犯罪性质之间并不存在区别。”和所学知识,《非战公约》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成为二战后惩治西斯战争罪行的重要法律依据,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非战公约》与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关联,排除B项;《非战公约》的一大局限在于没有区分侵略战争和自卫战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排除C项;题干反映了《非战公约》把在破坏公约的情况下发动的战争规定为违法的行为,没有体现规定了国际法的适用范围和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2·安徽·高三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年以后,德国国内越来越流行这样一种逻辑:预防性战争对于长期安全是必需的。首先是军界领导人一致认可这一观点,同时,随着德国在相对力量上达到顶峰的证据日益明显,文职领导层也开始接受需要这一场全面战争的观点。……德国领导人认为,国家想要生存,必须要进行战争,并且早打比晚打好,而这场战争应由德国率先打响。
——摘编自【美】戴尔·科普兰著《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不列颠民族总体上已意识到这个无可怀疑的事实,即德国计划以海军加强她无比强的陆军,到1920年,德国的海军将远远比英国目前拥有的舰队强大得多。……英国所有头脑清醒的人开站陷入深度忧虑。德国为什么要拥有这么庞大的海军?德国用海军与谁对抗与谁较量,除了我们外,她使用海军对付谁呢?一种日益沉重的感觉不再限于政治和外部圈子,人们已意识到普鲁士人居心不良,他们妒忌不列颠帝国的辉煌,一旦找到于我们不利的良机,他们会尽可能利用它。
——摘编自【英】温斯顿·丘吉尔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德英两国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英两国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产生的原因。
【答案】(1)基本观点:德国认为国家必须要通过战争才能生存,出于长期安全考虑,应率先发起一场预防性战争。英国认为德国整军备战的目标是英国,德国人会抓住一切机会取代英国的地位。
(2)原因:19世纪中后期,德国完成统-,作为后起国家,工业发展迅速,殖民地市场狹小,且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倾向运用军事手段保障自身安全。
英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虽然建立了强大海军,但20世纪初,英国有所衰退,担心其它国家对英国海权和殖民地利益的威胁和挑战。
【解析】
【分析】
(1)
基本观点:根据材料“德国领导人认为,国家想要生存,必须要进行战争,并且早打比晚打好”可归纳出德国认为国家必须要通过战争才能生存,出于长期安全考虑,应率先发起一场预防性战争;根据材料“他们妒忌不列颠帝国的辉煌,一旦找到于我们不利的良机,他们会尽可能利用它”可归纳出英国认为德国整军备战的目标是英国,德国人会抓住一切机会取代英国的地位。
(2)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观点的原因可从德意志帝国完成国家统一,工业化的发展、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等角度进行分析;英国的观点可从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地位、20世纪初自身实力的衰退及维护自身既得利益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
12.(2022·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尔赛体系是战胜的协约国大国根据一战后的实力对比和各自的利益相互讨价还价的结果。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相互妥协,对战败国掠夺,对弱小民族和国家奴役,对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敌视的基础上的。……在凡尔赛体系存在的20年里,能在欧洲稳定与均势中发挥作用的大国有苏联,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与法国,然而凡尔赛体系未能反映这种力量结构。从其一建立,体系就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其所固有的结构缺陷又使它缺乏广泛的力量基础和强大的维持力量,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凡尔赛体系的瓦解。
——摘编自陈世阳、夏欢《凡尔赛体系解体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兰利号”诞生,“莱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也随之而来。同时美国制造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飞机弹射器、制动器和用于飞机外壳的金属合金。一批更轻型的飞机、鱼雷和俯冲轰炸机被制造出来,并加入了航空母舰的方队之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军副部长的罗斯福已经表现出了他对海军的热爱,并展现出了丰富的海军知识。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总署在1933年6月提供了2.38亿美元的拨款,用于32艘战舰的制造。到了30年代,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复兴。
——摘编自詹姆斯•M•莫里斯《美国海军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无法克服的矛盾”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海军发展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现代海军重要性的认识。
【答案】(1)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与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2)科学技术的进步;罗斯福对海军的重视;增加就业岗位,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国际局势的紧张。
(3)建设强大的现代海军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有利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有利于维护海洋航道的畅通、海上安全与世界和平。
【解析】
(1)
“无法克服的矛盾”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内容作答即可,主要是把凡尔赛体系之下的矛盾表述出来,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主要体现为: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与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2)
依据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兰利号’诞生,‘莱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也随之而来。同时美国制造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飞机弹射器、制动器和用于飞机外壳的金属合金。一批更轻型的飞机、鱼雷和俯冲轰炸机被制造出来,并加入了航空母舰的方队之中”可以得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依据材料一“作为海军副部长的罗斯福已经表现出了他对海军的热爱”可以得出罗斯福对海军的重视;依据材料一“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可以得出为增加就业;结合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解决经济危机的需要以及国际局势的紧张
(3)
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现代海军重要性从海洋权益、海上自由与世界的和平等角度归纳即可。
【点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00:44 , Processed in 4.48292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