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回复: 0

[必修下] (学案四)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原卷版)

[复制链接]

9448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128
发表于 昨天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特点。
1.搜集伊斯兰教兴起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2.结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的地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奥斯曼土耳其崛起的历程及影响。
3.结合德里苏丹国家疆域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扩张及文明特点。
4.搜集相应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运用“唯物史观”论,理解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幕府政治的原因。
自主学习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1.背景
(1)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2)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3)622年,穆罕默德在建立政权,势力逐步扩大。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阿拉伯国家雏形诞生
2.建立
(1)7世纪中期起,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的广大地区。
(2)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3.鼎盛
(1)政治稳定
①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意为“先知的继承人”,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②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和的部门最为主要。
(2)经济繁荣
①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贸易。
②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灿烂
①融合东西方文化: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②沟通东西方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
知识点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建立帝国
(1)征服小亚细亚
①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土耳其人在发展起来。
              原为西突厥的一支
②不断攻击,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2)攻占君士坦丁堡
①14世纪中期,跨过今黑海海峡向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②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东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结束
(3)帝国建立
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2.政治统治
(1)最高统治者是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伊斯兰国家统治者的称号   集所有权力于一身
(2)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3.经济繁荣
(1)15—16世纪,首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知识点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南亚
(1)多帝国 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①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②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
③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
①兴起: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初,建立德里苏丹国。
②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担任。 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③宗教:以为国教。
2.东亚
(1)日本
①大化改新: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46年,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国家。
10世纪开始瓦解,出现庄园
②幕府统治: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
             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
实权由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
。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
(2)朝鲜
①新罗统一: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②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建立高丽王朝
中央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③朝鲜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自立为王,迁都,改国号为朝鲜。
④抗击侵略:16世纪末,面对日本侵略,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派军队赴朝作战。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牺牲。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546e713f66b0defec1c617743ebbb461.png 发掘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23“学思之窗”:结合上面的地图和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提示:材料显示巴格达城码头非常发达,商品除了宝石、奴隶等之外还有蜂蜜、染料等日常生活必需品,说明贸易已经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从贸易范围看,东到中国、马来半岛,西到非洲,几乎是当时所知世界的极限。反映了当时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商贸发达,形成了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世界贸易圈,大大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阅读教材P23“思考点”: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阿拉伯征服的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积淀深厚;另一方面,因地处亚欧之间,扮演文化使者角色的同时,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了这些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创造,形成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546e713f66b0defec1c617743ebbb461.png 拓展教材·读一读
1.阅读教材“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见教材P23

0b38c524056fe1c7b37c3ec4468d7576.png
信息解读:地图主要展示了阿拉伯人主要的商业路线体现了处于东西方之间的阿拉伯帝国与中国和欧洲的联系形象地说明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2.阅读“13世纪初的德里苏丹国疆域”(见教材P25

40c95e83cbfee062caa871ed2e3dfdd7.png
信息解读:当时德里苏丹国的范围仍局限于北印度主要是从印度河到恒河流域的部分地区东方已经到达孟加拉德干高原尚有待于后来进一步的扩张。
合作探究
探究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和文明遗产
角度1 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史料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读史

反映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交通发达,对外交往规模大

反映了巴格达商业繁荣
思考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提示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起了重要作用。
角度2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史料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也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再如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改造,并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
——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
读史

说明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阿拉伯人发挥了桥梁作用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提示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巩固练习
1.(2022·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二期末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推断该同学主要学习内容是
622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并建立政权
646天皇颁布诏书开始大化改新
1207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
A古代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B辉煌的古代美洲文化
C地跨欧亚非的古代帝国        D中古时期的亚洲文明
2.(2022·山东·高三期末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文化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B阿拉伯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化
C阿拉伯帝国是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        D东学西传都是由阿拉伯文字完成
3.(2021·江苏·阜宁实验高中高二学业考试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一千零一夜》。这说明阿拉伯  
A沟通东西交流        B文明影响深远
C文明的包容性        D借鉴多创新少
4.(2021·江苏·阜宁实验高中高二学业考试646日本最高统治者颁布改革诏书规定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政府把土地按一定标准授予农民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田租贡物并服徭役。这次改革
A标志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B类似中国西周的井田制
C与唐朝均田制完全一致        D效仿西欧的土地庄园制
5.(2022·全国·高一课前预习下图反映了极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fba81320edf8c053b7baacb18211c431.png
A极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B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是穆罕默德
C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D阿拉伯帝国在扩张过程中与中国唐朝军队有过正面交锋
6.(2022·安徽池州·高一期末据史载从公元630年到894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和迎送唐使的使团有19次。随同他们而来的多则五、六百人少则一、二百人除随从和水手外还有大批留学生、学问僧和各种文化技术人员。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A推动了四大发明东传        B促进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造就了大东亚文化圈        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7.(2022·云南·昆明一中高一期末646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这次改革日本最有可能学习的制度是
A秦代三公九卿制        B汉朝削弱王国的推恩令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宋朝路、州、县三级制
8.(2022·江苏扬州·高二学业考试巴格达作为王朝的首都东濒底格里斯河、西临幼发拉底河的岛屿是一个世界性的市场。所有的船只都将在这里停泊顺流而下运来的货物也将在这里停卸。无疑它将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以上内容描述的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
A印加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德里苏丹国        D罗马帝国
9.(2022·全国·高一朝鲜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朝鲜国王也会亲临考场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A儒家思想在朝鲜成为了主流文化
B高丽王朝科举考试和中国完全一样
C朝鲜制度受到中国官僚制度的影响
D殿试成为朝鲜选官制度的最高规制
10.(2022·全国·高一有中国学者评述说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时
A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并没有全盘接受
B广泛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
C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
D以锁国统治抵御中国的影响
11.(2022·全国·高一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
【史料】在634年到750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
12.(2022·全国·高一日本大化改新
【史料】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部曲),收归国家是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高官贵族赐予食封。
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设置关塞、防人戍边军及驿站各置职官。
造户籍、记账赋税簿账),施行班田收授法凡田长30广20步为段10段为
改革税收制度施行租庸调新税法
——大化改新主要内容
根据史料概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00:44 , Processed in 0.93551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