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回复: 0

[必修下] (学案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复制链接]

9448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128
发表于 昨天 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学习目标】
1知道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2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3在材料的阅读与分析中了解区域性合作组织,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学习重点】
人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学习难点】
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设计的中国方案,显示的中国智慧,落实家国情怀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战后的世界形势(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
由于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一切成为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
在发展方面,1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在和平与安全方面,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二战后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至今没有解决,2011年发生的叙利亚内战,造成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等;2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
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各国人民应携手解决和平、发展、安全等难题。
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1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努力(表1
角度
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努力(主要表现)
继续发挥主要国际组织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改革全球治理机制
全球层面
1999年组成的二十国集团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地区层面
1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
22009年首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时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3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影响
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2014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
32015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这些举措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出背景与依据
1背景:A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B进入21世纪,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
C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增强。
2依据
A(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B(现实)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
指导思想与目标
1(指导思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2(目标)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性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主要行动
1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该倡议是秉承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
22014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
32015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到2019年,亚投行已有100个成员。
这些措施,表明了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重点突破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材料: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回答:1根据材料,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2分)
意义:①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②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2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2分)根据所学,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4分)
《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态度的变化:①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②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2分)
《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及作用:①联合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2分)②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2分)
材料三: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突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应高度警惕。
——《瞭望》2002527日第22期《世界秩序与中国国家安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后“对国际安全新秩序”构成挑战的主要因素。(6分)
主要因素:①经济利益上的矛盾;②领土争端;③民族、宗教问题;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每点2分,共6分)
材料四: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1018日)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为什么“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4分)
人类进入21世纪,①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②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③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一切成为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因素。(任答24分)
(二)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与解决
1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和平与发展遭遇了哪些挑战?试举例说明。
答案参考课文表述。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201512月,《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次年4月在纽约签署。这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安排。协定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欧美发达国家继续率先减排、绝对量化减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最不发达国家可编制并通报其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计划和行动。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169月批准中国加入该协定。美国于20176月宣布退出该协定。
材料二:第二条
1本协定在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59日在纽约通过),包括其目标的执行方面,旨在联系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努力,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包括:
A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同时认识到这将大大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
B提高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并以不威胁粮食生产的方式增强气候抗御力和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
C使资金流动符合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适应型发展的路径。
2本协定的执行将按照不同的国情体现平等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原则。
——2016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材料三: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世界各国政府首脑签署2016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主要目的。(4分)
签署目的: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期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任答24
2根据材料一、二,2016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将按照哪些原则进行执行?(4分)其中,中国的责任是什么?(2分)
原则:①各国平等原则;②“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③协定规定的“各自的原则”。(任答24分)
中国责任:逐步实现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2分)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政府加入和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认识。(8分)
认识:2016年签署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是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化难题(挑战)的一个国际公约;(2分)
中国加入该协定,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不但为全球治理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而且身体力行;(4分)
美国特朗普政府坚持“美国优先”原则(维护本国既得利益和国际旧秩序),置全球环境问题于不顾,这种作为绝不是负责任大国该有的态度,必将遭到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反对。(2分)
三、认知结构

9d1aa6e09d72a7aafdfad875f9c86ec4.png
【反馈检测】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14分。
1据统计,19904月至20166月,中国已经派出3.1万余人次参与24项由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共有17名官兵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牺牲。中国已成为联合国派遣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之一。这表明(  
A中国已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        B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是反霸权主义
C中国已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220133月,中俄双方批准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年至2016年)》,一致认为亚太地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开放、透明、平等、包容的安全和合作架构。这一共识(  
①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表明中俄结成同盟关系
③表明中俄两国有着共同利益              ④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①④
3据联合国有关机构2014年的统计,全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资产占人类财富总量的近40%,而最贫困的50%人口所拥有的资产,仅占人类财富总量的1%。材料表明(  
A南北差距制约着世界经济发展            B改革全球治理机制是当务之急
C贫富分化对发展构成严重挑战            D世界已出现严重人道主义灾难
4李克强总理在大连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变成离群索居的“鲁宾逊”。李克强总理强调了(  
A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            B经济政治新秩序在世界已经建立
C发挥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作用            D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5下表反映了金砖国家在全球主要指数的排名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金砖国家  
中国
俄罗斯
印度
巴西
南非
GDP排名2011
2
9
10
6
27
人均GDP排名2011
93
56
134
53
71
全球繁荣指数2011
52
59
91
42
69
全球创新指数2011—2012
34
51
64
58
54
金融发展指数2011
19
39
36
30
29
经济自由度指数2011
92
81
94
102
87
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指数2012
1
8
3
5
14
A瓦解了世界经济旧秩序                B在全球经济中绝对优势明显
C经济发展有较高相似性                D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化进程
6西班牙《对外政策》双月刊刊文举例称,作为全球治理的主要支持者,中国是联合国常规预算第二大分摊国,总是及时足额缴纳联合国会费,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成为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材料表明(
A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B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主导国家            D中国积极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72018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习近平向非洲朋友乃至整个世界再次表明,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这表明(  
A中非合作开展全球治理                B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C中国开始参与全球治理                D全球治理符合世界各国的愿望和利益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从1948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时间
大事记
2013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拓展同欧亚大陆国家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
2015
亚投行正式建立与运行,对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017
5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
——整理自人民网相关新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并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8分)
2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表填写,并谈谈你是如何评价这一观点的。(8分)
角度
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倡议
背景
美苏冷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
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
目的
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扶植控制西欧各国,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
分享中国发展机会,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特点
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对立色彩
超越意识形态范畴
范围
西欧各国(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外)
欢迎沿线各国参与,不搞排他性框架
参与方式
与地位
美国主导,受援国接受美国附加的不平等条件;处于被动和附属地位
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各国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谋求合作共赢
答案
、选择题
1C
2C
3C
4D
5C
6D
7B
、非选择题
81)实质: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运用。(2分)
影响:促进西欧经济的快速恢复;促进西欧一体化进程;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为北约组织的建立奠定基础;加剧了美苏冷战等等。(任答36
2)认识:从形式上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有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比如都是一种资本输出和产能输出计划,都是有步骤分阶段推进,都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的重点领域。(2分)但是,二者在设计构想、实施目的、参与范围、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地位等方面均有着明显差异。(4分)所以,所谓“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的说法,只是一些未参加国的误解,甚至是敌对势力的有意误导和破坏,极不科学且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2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00:47 , Processed in 1.51655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