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标要求】
1.通过学习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及其关系,认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伟大意义。
2.概述当今世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认识当今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的问题。
3.认识面对全球性问题,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自主预习】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和平成为时代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 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2.促进世界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都获得了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3.发展中国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和关系:
(1)含义: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2)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问题思考]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开始加快。邓小平逐步对时代主题得出了新的结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思考:据材料,当时邓小平对时代主题作出的科学论断是什么?其背景有哪些?
提示:科学论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背景: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在发展方面:
(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2)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3)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在和平与安全方面:当今人类在和平与安全方面面临的问题:
①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②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③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
[问题思考]
材料 最富国与最穷国人均GDP对比(货币单位:美元)
年份
| 最富国
| 最穷国
| 差值
| 倍数
| 1981
| 21 115
| 198
| 20 917
| 106
| 1991
| 32 471
| 213
| 32 258
| 152
| 2001
| 39 931
| 164
| 39 767
| 243
| 2011
| 65 860
| 422
| 65 438
| 156
| 思考:据材料,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的发展面临什么问题?
提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大。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1.加强全球治理:
(1)措施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②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2)表现
①全球:二十国集团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②地区:上海合作组织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新开发银行的成立,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2.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方案:
(1)原因: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
(2)表现。
①中国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②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原因。
①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2)实质。
①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②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3)措施:实施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
(4)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
[问题思考]
漫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图片体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什么?
提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宏观把握】
【自主探究】
一、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上述图文材料分析,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哪些严峻的挑战?
提示:(1)在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依然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
(2)南北问题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利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主导地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惠,贫富差距愈来愈大。
(3)影响和平与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紧张因素。传统安全威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了新的发展,国际军事力量对比失衡加剧,同时,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出现了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局面。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中四幅图片,概括出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危机与挑战。
提示:图一:环境问题;图二:贫困问题;图三:恐怖主义;图四:战争问题。
三、在合作共赢中共同发展
材料一 正是由于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与格局存在许多问题,而改进这些问题又需要时间,因此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应该积极主动地增加或参与增加新的全球治理供给的各种努力,并对新的全球治理平台、机构充分地加以利用,尽可能为促进其发展起到积极支撑作用。
(1)据材料一,面对全球性问题我们应当怎样应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做的各种努力有哪些?
材料二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支持和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正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2)据史料二,指出我国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的中国方案的核心以及所做的努力。
提示:核心: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实施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
【自主检测】
1.2018年6月1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会晤,双方握手致意,这是在任的朝美领导人数十年来首次会晤及握手。对这次会晤的正确解读是( )
A.说明美国已不再是超级大国
B.新加坡主导了世界形势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D.标志两极格局正式解体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会晤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故C项正确。
2.据统计,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的19倍,而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这说明( )
A.文明类型的多样性发展
B.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加剧
C.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增强
D.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C
【解析】由材料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表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增强,故C项正确。
3.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他这是在强调全球化( )
A.带来了高效运作的市场经济体
B.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C.伴随着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D.给全人类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
【答案】C
【解析】全球化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表明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故C项正确。
4.据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到2009年,全球的难民和准难民有近4 200万人。2009年纪念世界难民日(6月20日)的主题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由此可知( )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安全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C.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D.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头号敌人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世界难民问题非常严重。从材料中“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可以看出是因为他们在原有的生活地区难以生存下去,所以才会成为难民,这反映出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故A项正确。
5.虽然国际贷款和援助大量进入,但非洲仍有33个国家被联合国核准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非洲的贫困率也从1996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4%。这说明非洲( )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特征
B.联合自强推动社会发展
C.区域集团改善经济秩序
D.政治合作提升国际地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自强推动社会发展,故B项正确。
6.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这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C.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D.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世界愈发呈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征,而这种抱团行为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B项正确。
7.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国集团,十一个新兴经济体(来自亚、非、美、澳四大洲)以及欧盟。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峰会。材料反映了( )
A.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
B.冷战思维不复存在
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崩溃
D.世界多极格局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峰会”,为应对危机,成立国际组织,协商共同的立场,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故选A项。
8.如图是一幅关于全球化的漫画,名为《远处的断头台已经准备就绪》。对此漫画的寓意解读正确的是( )
A.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确立
B.全球性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C.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潮流
D.全球化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答案】B
【解析】漫画描绘了“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较量,反映出全球化过程中的利益纠葛和理念分歧,这对全球性治理体系的完善提出迫切要求,故B项正确。
9.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两极对峙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样的时代中( )
A.动荡不安的局势不再存在
B.发达国家主宰当今世界一切事务
C.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事务中无发言权
【答案】C
【解析】在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格局体系中,意识形态冲突逐渐缓和,故C项正确;当前世界动荡局势仍然存在,A项错误;发达国家不能主宰一切事务,故B项错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具有发言权,故D项错误。
10.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美国制造各种借口伺机对叙利亚施压,以期实现其政权更迭。西方大国也以“保护的责任”自诩,干涉中东,使其陷入长期战火。这些现象说明( )
A.西方干涉加剧了地区间的矛盾冲突
B.霸权主义是造成地区动荡的根源
C.叙利亚内战加剧了国际的紧张局势
D.美国干涉开始导致地区力量失衡
【答案】A
【解析】美国制造各种借口伺机对叙利亚施压,西方大国也以“保护的责任”自诩,干涉中东,使其陷入长期战火,表明西方干涉加剧了地区间的矛盾冲突,故A项正确;B项错在“根源”,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西方大国的干涉加剧地区冲突,不是强调叙利亚内战的影响,故C项错误;D项错在“开始”,排除。
11.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认为,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说法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文明趋于单调
B.结盟与合作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C.多极化趋势避免了文明间的冲突
D.和谐共生的文明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可知和谐共生的文明有利于世界的稳定,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12.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 )
A.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
B.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
C.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D.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故有利于稳定国际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故A项错误;据材料“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可知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未涉及实行全球治理的问题,故D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大国被动接受);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据陈伟光、曾楚宏《新型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结构》整理
材料二 由于19世纪末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居于优势地位,欧洲人自然会这样认为:他们的卓越地位来源于其文明的优越性,而这又反映出他们作为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他们深信上帝创造的人是不同的,它将白人造得更聪明,所以白人能指导劳动,能指引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劣等种族。这样就有了“白人的责任”这一概念——用理想主义的责任来掩盖当时的帝国主义的一种说教。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政党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来自120多个国家,200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的领导人齐聚北京,共商大计。这次大会名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媒体报导:这样的大场面,在世界政党史上可谓罕见。在中共十九大后开这样的会是非同寻常的,也是内涵深刻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推行全球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全球治理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与当今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0分)
【答案】(1)发达国家地位削弱但仍占优势,并力图继续维持其主导地位;新兴大国地位日益提高,作用不断增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新的协调机制、新型大国关系正在形成,国际关系日益民主化等。
(2)不同之处:
欧洲:推行种族优越论(或推行霸权主义、实行强权政治)。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原因:欧洲: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欧洲列强不断向外侵略扩张,征服世界的能力增强;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增强了欧洲列强经济实力;欧洲中心论的盛行。
中国:儒家“和天下”的历史传统;邓小平和平外交理念的延续;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影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发达国家、新兴大国、协调机制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概括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欧洲:根据材料二“这又反映出他们作为一个种族的优越性”得出推行种族优越论。中国:根据材料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小问,欧洲:根据材料二“由于19世纪末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居于优势地位”及所学知识,分别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欧洲列强不断向外侵略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增强了欧洲列强经济实力和征服世界的能力,欧洲中心论的盛行等角度分析回答。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分别从儒家“和天下”的历史传统,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邓小平和平外交理念的延续,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影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等角度分析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