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1.通过学习冷战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和表现,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2.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美苏关系的发展,认识这一时期多极力量成长的主要史实及其意义。
3.认识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变化,理解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
【自主预习】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1)1929年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和影响。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3.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④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4.结果: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问题思考]
材料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戴高乐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积极作用?
提示:变化: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
5.调整:
(1)原因:20 世纪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2)表现: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6.国际协调: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问题思考]
材料 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 ,英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世界通史》
据材料,分析英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政策是怎样调整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调整: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以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1)20 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科技发展。
2.兴起:兴起于20 世纪40 年代中期。
3.内容:
(1)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3)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
(4)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5)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4.影响: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问题思考]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根据材料,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提示: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航天)技术突飞猛进。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1)农业和工业就业的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问题思考]
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1950年
| 7.0%
| 38.0%
| 55.0%
| 1980年
| 2.5%
| 33.4%
| 64.1%
| 上表反映了1980年美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评价:组长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了社会稳定;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3)调整:20世纪80 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问题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福利国家制度有何利弊?
提示:维护了社会稳定;但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懒人,不利于增加就业。
2.社会运动:
(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表现:学生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越战运动
【宏观把握】
【自主探究】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材料
20世纪以来,具有世界性的(国有化和私有化)浪潮至少有三次:第一次是大萧条及二战后的国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29年延续到1980年,其间虽然也有私有化,但国有化是主导;第二次是以“撒切尔革命”为起点的私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79年延续到2008年;第三次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又给各国的国有化带来一个小阳春。
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19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以密特朗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
——摘编自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
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以来西方国企进退的特征,并分析20世纪前两次“世界性的浪潮”产生的原因。
提示 特征:国有化和私有化浪潮交替出现。
原因:国有化浪潮: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运用国有化弥缝市场经济的缺陷;二战期间,国有化是动员全国人力、财力、物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经济理论的影响;受执政党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私有化浪潮:20世纪70年代“滞胀”现象的出现;新自由主义理论兴起(答出具体的经济理论也可以);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
二、科学技术新发展
材料一 1914—1938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生产总共增长了52%;战后从1946—1970年,同样是25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
思考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提示:科学技术新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材料二 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__,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级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2)材料二中现代科技发展引起什么变化?
提示: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三、福利国家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8年,工党政府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思考 1)据史料一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特点。
提示: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特点: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2)根据史料二,归纳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消极影响。
提示: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引起社会不满。
【自主检测】
1.美国的《商业周刊》曾发表文章“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在该文章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真正的问题是:‘谁来实施这一政策?’”这篇文章意在( )
A.废除经济的自由贸易
B.主张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抨击资本主义的罪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主旨认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已不是最主要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谁来执行,可见其意在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
2.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后政府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故选A项。
3.威廉·贝弗里奇在《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提出:“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地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及暴力的威胁一样。”材料中的国家职能是( )
A.保护国民就业 B.提供人身安全
C.实行福利制度 D.保障经济安全
【答案】D
【解析】“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说明国家必须承担起避免国民失业以保障其国家经济安全的职能,故选D项。
4.下列属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是( )
A.实施计划经济体制 B.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C.纷纷提高关税壁垒 D.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答案】B
【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新变化之一就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
5.如图反映的是英国和日本在1973~1985年消费品物价的上涨情况(单位:%)。图中曲线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两国( )
A.政府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经济停滞膨胀状态逐渐缓解
C.加大了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
D.均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和英国物价上涨百分比明显有所下降,说明经济“滞胀”的状态逐渐缓解,故B项正确。
6.下表是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单位:%)。根据呈现的数据反映了( )
| 邮政
| 电站
| 煤炭工业
| 铁路运输
| 航空运输
| 英国
| 100
| 100
| 100
| 100
| 75
| 加拿大
| 100
| 100
| 私有
| 75
| 75
| 法国
| 100
| 100
| 100
| 100
| 75
| 联邦德国
| 100
| 75
| 50
| 100
| 100
| 日本
| 100
| 私有
| 私有
| 75
| 25
| 美国
| 100
| 25
| 私有
| 25
| 私有
| A.发达国家开始仿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尤以英、法两国最快
C.六国普遍采取了混合经济以渡过经济困难
D.发达国家依然在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可知绝大多数部门是国有部门,可见发达国家对经济干预依然较强,故选D项。
7.据《国民收入与支出》统计: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材料反映英国的社会福利( )
A.促使“新经济”出现 B.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扩大了社会消费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比重从14.4%跃升为29.4%”可知福利支出增加,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故选B项。
8.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一再表明反对越战的立场。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冻结核武器运动是由两个分支汇合而成,一个分支来自于和平组织,另一个则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的环保组织。材料表明,战后美国反战运动( )
A.多种运动交织 B.以反核为核心
C.超越意识形态 D.呈现全球化趋势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美国反战运动除了有民间运动,还有和平组织和环保组织的运动,体现了多种运动交织的特点,故A项正确。
9.20世纪80年代,法国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发展的规划。法国率先提出“尤里卡计划”,与欧洲其他国家合作开展高科技项目的研究,要在高科技领域赶上美国和日本。法国与几个欧洲国家合作生产的“空中客车”系列与美国的“波音”飞机展开竞争。据此可知( )
A.美法日三足鼎立经济格局的形成
B.科技进步奠定了法国强国的基础
C.法国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D.法国建立起独立防务和工业体系
【答案】B
【解析】题干中述及了法国与几个欧洲国家合作生产的飞机可以与美国展开竞争,再联系题干中“20世纪80年代,法国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发展的规划”,这反映了科技进步奠定了法国强国的基础,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应该是美、日、西欧,排除A项;C、D两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
10.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农业(%)
| 工业(%)
| 第三产业(%)
| | 1960年
| 1980年
| 1960年
| 1980年
| 1960年
| 1980年
| 33个低收入国家
| 50
| 56
| 18
| 25
| 32
| 19
| 63个中等收入国家
| 24
| 15
| 30
| 40
| 46
| 45
| 19个发达国家
| 6
| 4
| 40
| 34
| 54
| 62
| A.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
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黄金时期”
【答案】A
【解析】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在1980年,19个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占到了62%,而在33个低收入国家中,第三产业只占到了19%,可知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故选A项;表格主要反映三个不同国家类别中,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占比问题,没有体现战后世界的工业发展速度快慢问题,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发达国家的农业并未衰退,排除;D项由材料无从得知,排除。
11.1951年,法国社会党发表宣言称,把保障个人基本权利如医疗、休息、学习、住房权以及消灭男女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看作“社会民主的基本价值”之一。但是,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工人失业人数一度高得惊人。这一变化说明了( )
A.单纯的社会救助无法适应新形势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常动荡不定
C.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亟待调整
D.福利国家制度没有缓和劳资矛盾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国家亟待调整政策以解决失业问题,故选C项;由材料“医疗、休息、学习、住房权以及消灭男女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可知不是单纯的社会救助,排除A项;法国状况不能说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状况,排除B项;依据所学,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排除D项。
12.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民权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并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美国此举意在( )
A.巩固殖民统治
B.缓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
C.提升国际形象
D.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可得出改善国内政策,以提升国际形象,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西方国家的福利体系。
养老金:65岁以上的公民享受养老金,金额以其一生收入的多少和纳税情况评算。养老金的来源则由雇主和雇员各支付一半
| 父母保险及儿童护理:产妇休产假可领取产假补贴,孩子入托费90%由国家负担,16周岁前可领取儿童补贴
| | 医疗保险: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超出规定金额部分可享受50%-90%补贴
| | 失业补贴:失业者都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额为原工资的75%
| 材料二 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有何特点。
(2)“福利国家”出现后,有人宣称:“为每日的面包而斗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也有人认为:“高福利国家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评价。
【答案】(1)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高财政支出。
(2)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但同时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助长了人们的惰性,使人们滋长依赖情绪,降低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其已覆盖养老、医疗等多个领域,从材料二中社会保险支出的比重即可得出另一特点。第(2)题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