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回复: 0

[必修下] (学案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原卷版)

[复制链接]

9448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128
发表于 昨天 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标要求
1.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进程和结果,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        
2.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自主预习】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背景:
(1)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帝国主义矛盾加剧,形成四对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表现
英德矛盾
争夺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法德矛盾
阿尔萨斯-等领土争端;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
德俄矛盾
贸易摩擦,关系不断恶化
奥匈帝国与
俄国矛盾
争夺巴尔干半岛,使其成为欧洲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概况: 英、法、俄组成协约国; 德、意、奥组成
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4)事件——导火索。
时间:1914年6月28日。
影响:两大军事集团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2.爆发:
(1)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问题思考]
材料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3 350
1 740
1 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万人)
39 350
3 320
5 550
1 230
1 920
970
思考:根据史料信息,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据此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又对德英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欧洲的三条战线:即西线、东线和南线,其中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线。
西线:英法军队、
东线:德奥联军、俄军
南线:奥军、俄军及军队
2.进程:
阶段
主要事件
19141915年
(1)德军进攻法国
(2)马恩河战役标志德国破产
(3)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要求
1915 1916年
(1)凡尔登战役和战役使双方伤亡惨重
(2)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海上封锁
19171918年
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在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战争
3.结果: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的失败而结束。
[问题思考]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的缩影。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英法联军伤亡26.3万人,德军损失22万人。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军。

72ae97e60231aad2db40f3d80a0de04d.jpg
思考:这次战役的名称是什么?有何影响?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2)主要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 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国、英国、等国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主权,但日本保留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2.国际联盟:
(1)性质:国联是第一个由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
(3)评价:
国联的原则,使其失去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的运动日益高涨。
[问题思考]
《九国公约》规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思考: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具体指什么?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的实质是什么?
【宏观把握】

b9d1a50813652d9bf97d33525059d908.png
【自主探究】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材料一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并依靠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陷于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本哈第《我们的前途》(19114)
(1)结合材料一,本哈第的看法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材料二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允许在分配非洲政权时有这样的大变更!
——《泰晤士报》(1911714)
(2)材料二中,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二、华盛顿体系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提出要建立一支最终能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所维持的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势均力敌的海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则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1920,日本不顾经费缺乏的巨大压力,将海军预算提高到国家支出的1/3,开始实施建立八八舰队的计划。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其本质。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1922年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选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九国公约》的影响。
【自主检测】
1.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在此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相继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由此可知,“全球性战争”是(  )
A.科技进步的负产品           B.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C.世界整体化的产物         D.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
2.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一战的“火星”是(  )
A.三国同盟形成         B.巴尔干同盟的建立
C.三国协约形成         D.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3.如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表。这一状况直接导致(  )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2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抢夺殖民地的斗争白热化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英美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4.《魂断蓝桥》讲述的是1917年的英国,青年军官罗伊撇下未婚妻玛拉奔赴战场,听说罗伊战死疆场的玛拉在失业、饥饿、寂寞和空虚的折磨下被迫沦落风尘。当玛拉在火车站意外邂逅死里逃生的罗伊后,她选择了带着他们的定情信物在初识的地点自杀。这部作品反映了(  )
A.一战以后人民的反战情绪         B.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C.一战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         D.一战使英国经济衰退
5.凡尔赛体系是指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建立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它的主要积极影响是(  )
A.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和一些权利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消除了战胜国之间的基本矛盾
D.一段时期内维持了欧洲的和平

95742881ed3bb79c16c6b79999238a0e.png 6.如图是关于国际联盟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国联实质问题是(  )
A.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B.纲领含糊不清,自相矛盾
C.建立在重重矛盾之上
D.大国操纵,无法为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
7.1921年,在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五国条约》,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从而开启了五国长达15年的“建舰休息期”。据此可知《五国条约》的签订(  )
A.缓和了列强间的军备竞赛
B.提高了美国海军的影响力
C.限制了日本主力舰的发展
D.冲击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
8.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能够协调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  )
A.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B.两次会议签订的条约公正合理
C.各国都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
D.都属于协约国集团,具有合作的基础
9.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罗素认为,“许多人确实有一种倾向于战争的本能”“许多原因导致战争,但是,随着所有市民欢迎战争爆发,‘受挫的情绪’是战争狂热的主要原因”。罗素的观点(  )
A.代表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普遍认识
B.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C.反映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立场
D.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10.从1914年8月到1918年2月,协约国从美国购买了价值150亿美元的物资。美国杜邦公司生产了协约国军队40%的弹药,其股票价格在战争期间从20美元暴涨到1 000 美元。但令人奇怪的是,美国与同盟国之间却几乎没有贸易。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奉行中立政策
B.同盟国战略物资储备比较丰富
C.协约国的封锁阻碍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
D.美国与德国殖民矛盾十分尖锐
11.列宁指出:“凡尔赛体系使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这表明该体系(  )
A.加强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
B.带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
C.形成了稳定的国际关系秩序
D.解决了法德之间的矛盾
12.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代表为驻美公使施肇基、驻英公使顾维钧、大理院院长王宠惠。广州军政府的代表伍朝枢因抵制北洋政府的命令没有赴会。另有全国各派团公推的“民众代表”余日章、蒋梦麟二人,加上随员、顾问等代表团人员多达132人。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内部纷争导致国家主权的丧失
B.民族民主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C.各种政治力量已开始走向团结
D.国际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04年开始,英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 4个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就是有责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
……德国计划六个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美]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分析,一战前夕欧洲盛行“战争不可能爆发论”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
(2)一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它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4分)
(3)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缔结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丘吉尔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00:46 , Processed in 0.83782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