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新课
| 1、国际家庭日
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以提高国际社会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与进步。2016年国际家庭日到来时,联合国秘书长在致辞中充分表达了家庭对未成年人成长的作用:通过政策和法律促进有利的家庭环境,倡导积极正面的子女教育,有助于家庭养育健康幸福的儿女,使之成长为受重视、有作为的成年人。
2、小小思考
为什么联合国大会要确立国际家庭日呢?家庭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有和重要意义?
3、小小提示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尤为重要。
4、小小分享会
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来自家庭的关爱?讲述自己感触最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5、小小总结
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作为未成年人,应当同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还有赡养辅助父母的义务。
6、父打麻将儿子坠亡 疏于照料”已成为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源头之一
2017年2月,爸爸在打麻将,妈妈在睡午觉,就在阿林夫妇俩疏忽时,他们8岁的儿子小宝(化名)坠楼身亡。法官分析说,8岁的小宝正处于活泼好动、缺乏安全意识的时期,父母本应加强看管,却任由他在危险的地方玩耍,攀爬、翻越围墙致死。可以说,阿林夫妇作为监护人存在重大过错。
7、一年轻母亲长期毒打4岁儿子!邻居劝阻,她还说“死不了的”
东莞厚街一位90后的离异母亲竟然对年仅4岁的亲生儿子施暴,将儿子打得头肿脸青成“熊猫眼”,连旁人都看着悲愤“孩子身上没有一块好皮肤”。
8、社会大观察
现实生活中,家庭保护的缺失仍然存在。
9、知识窗
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将遏制家庭暴力纳人法律程序。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正式施行。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 庭暴力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都属于家庭暴力。
10、播放视频:反家庭暴力法
11、《儿童权利公约》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旨在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该公约将“儿童”界定为不满18周岁的任何人,而我国通常用“未成年人”的概念指代这一群体。《儿童权利公好》是第一部专门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公约,阐述了应赋予所有儿童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
截至2017年,该公约共有196个缔约国,是联合国所有人权条中缔约国最多的一个,我国政府于1992年批准了《儿童权利公约》,1992年4月1日,《儿童权利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
12、美国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
美国国会于1974年通过了《预防虐待儿童法》,要求各州制定法律,对虐待、忽视或遗弃儿童情况必须举报,以便于儿童保护部门能够及时对处境危险的儿童提供救济,并于1980年通过了《收养援助及儿童福利法》,确立了美国儿童保护的实施做法及取向。
13、日本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
日本人对未成年人保护是各方各面的。在日本,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有很多种,除了有《教育基本法》、《儿童福利法》以及《日本少年法》等内容宽泛的法律,更有规定学生们如何吃饭的《学校营养午餐法》,这些法律法规细致而全面,几乎涵盖了未成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才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14、小小提示
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15、小小分享会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来自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怀?
16、特殊关爱 助我成长
开学第一天,交通警察到学校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火灾逃离”消防演练
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场所,未成年人可享受免费或优惠票价
网吧门口张贴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牌
17、社会新问题: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的广泛关注。
18、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是社会的悲剧,也是童年的缺失
全国妇联日前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 000多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从总体上看,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角色的长时间缺位,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亲情关怀缺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生疏甚至对父母充满了怨恨。
心理问题骤增,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
学习兴趣减低,有的撒谎逃学,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违法违纪现象较多,有些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安全问题频出,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19、阅读角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留守儿童697万余人,与2016年全国摸底排查数据902万余人相比,总体数量下降22.7%
20、七嘴八舌,你说我说
父母不在身边,生活缺少照料,学习缺乏引导,心事无人诉....许多农村留守儿童遭遇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困。请同学们以“留守儿童”为主题分组讨论:●留守儿童在成长中还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提出建议。
21、小小总结
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 阅读与思考
分享发言
阅读感悟
阅读材料
观看视频
阅读感悟
分享发言
阅读感悟
小组讨论
| 通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知道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
通过引导学生分享,加深对家庭保护的认识,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孝敬父母。
通过两则真实案例,让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家庭保护的缺失仍然存在。
通过材料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反家庭暴力法。
让学生明白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感知社会保护。
通过数据分析感受留守儿童的社会现状。
引导学生讨论,为留守儿童建言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