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五下]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说课稿

[复制链接]

8313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711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 元的第十课。本单元主要从百年追梦和复兴中华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尊重历 史。了解中国走过的屈辱历史,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为了实现这个 目标,下面将我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 课,它和第 7 课《不 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 8 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 9 课《中国有了共产党》 、 第 11 课《能立在世界的东方》和第12 课《富起来到强起来》同属第三单元百 年追梦复兴中华。本单元六课是承接与递进的关系,前四课是并列的历史主题,最后两课是崛起与强大。本课紧焦抗日战争,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学生会对历史有更清晰的了解,会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
(二)教学目标:
1、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 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
2、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习惯。
3、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 究中国看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 。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4、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 引导
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 教学难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 二、说学情分析
孩子经过四年的学习,己经明事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和强化, 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己经淡忘了历史。不知道中国走到今天,都 经过了怎样的历史屈辱,因此这样的内容学习,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地来之不易,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可以让他们铭记屈辱、砥砺前行。
三、说教法和学法
1.        教法: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法
2.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亲身实践法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 明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 教学重难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明白扰日战争胜利的
重要意义。
活动一:全民坚持抗战
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思考: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 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
提示: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扰
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 提示:在日本的诱降下, 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 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
3. 教师讲述:面对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 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 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
4.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扰战的表现有哪些。 活动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 教师讲述: 扰战胜利后,重庆一家报纸出了一条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 谜底是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 结果最后的答案有四个:屈原、苏武、蒋干、共 工。你的意见如何?
回顾历史 . 你能不能有更好的谜底呢?请说明理由。
提示:以上谜底都不去全面, 关国原子弹、 苏联军事援助都属于外部因素,
符介石国民竞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对抗日战争的胜利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都不 是唯一的因素。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职下,全民族的持 久抗战,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2. 教师强调:(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程、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 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 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 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 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3. 材料展示:材料一从鸦片版争以来,中四反抗外四侵格战争总是夫败,
像甲午战争、八四联军侵华版争        这次抗日战争却取得了完全胜利。
材料二如采日本进军西印度绎,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阵地全部所清, 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四。一丘吉尔
4. 教师讲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内客完成下列表格。从历次侵 华战争的结果对比中,得出结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 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
5. 教师强调: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竞带领中国人民实现 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东方主战场 .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 的国际地位待到提高。
课堂总结
一系列胜利 . 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的前 途准备了条件。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尤其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 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扰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性胜利        . 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那就 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情感与态度: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 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探究中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 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
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解放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 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解放战争
教学重难点: 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明白解放战争的意义。
活动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教师用课件展示: 料材: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回答:
  • “挖蒋根”是指什么?解放区为什么要实行土地改革?“挖蒋根”是指解放区土地改革。
  • 原因: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2)怎样进土地改革的?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派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土改运动,没收地 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到        1948 年秋,解放区有        1 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3)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
①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②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 命积极性;③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稳固的后方,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群 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活动二: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
1、意义:①使北平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免遭破坏;②保障了北平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③为解放战争其他战场的作战提供了一个和平解放的良好范
例。
(1)三大战役胜利有何意义?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2)到 1948 年 8 月止,人民解放战争已进行了哪两个阶段的作战?
(3)1948 年 9 月,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这一决定是 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因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①敌我力量对比变化,365 万: 280
万,且国民党用于一线作战的机动兵力仅170多万;②敌军士气低落,战斗力 不强,我军士气高涨,战斗力提高;③敌军兵力收缩至大城市和中央交通线;
④国统区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解放区土地改革完成,后方更加巩固,广大农 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 三大战役(板书)
  • 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1)完成下表:
(2)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3)结合教材地图讲述:辽沈战役应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
(4)淮海战役我军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为什么要这样打?
(5)平津战役我军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这样打的目的是什么?
(6)解放军为什么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呢?这种和平解放的方式有什 么好处?
原因:①平津战役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使北平城成为一座孤岛,解放 军以百万大军层层围住北平,北平守敌完全陷入绝境。②我党对傅作义的积极 争取。
活动三:讨论
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1)渡江战役前夕,蒋介石玩弄了一个什么阴谋?蒋介石的这次“求和” 与 1945 年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在目的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中国共产党有没有同意和谈?为什么?和谈结果怎样?
(3)渡江战役的战线是怎样的?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何重大意义?
( 4)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分析主要原因即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得出结论:得民心者 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
五、说板书设计: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意义和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7 14:12 , Processed in 0.93926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