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回忆在电视上看到演清朝的电视剧里面男人们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男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剪短发的呢?
师:对,就是在最后一个封建皇朝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的那个时候,中国男人们开始剪发辩、穿西装的,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这个样子。
| 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 从直观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便于学生理解。
|
讲授新课
| 话题一: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1.播放视频《中华民国成立》。
2.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亚洲建立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那究竟什么是民主呢?什么是民主共和呢?说说你的理解。
3.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意为人民。民主是思想理念,简言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共和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共和是政治概念,简言之就是“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的意思。
4.孙中山担任大总统时明确表示:“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听懂这句话的含义了吗?
5.孙中山这句话清楚表明中华民国政府之设立,完全是为了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管理国家,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应该属于全体国民。
话题二: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政府又是怎样实现民主共和的,做了哪些积极地探索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资料一:阅读资料,填写学习单。
学习任务清单
|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
| | 临时大总统
| | 临时政府所在地
| | 出席会议有( )个省的( )名代表。
| 2.资料二:阅读资料,试着理解文中内容。
3.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很多法令,书中提到的是哪部法令?这部法令都提出了哪些规定?你能理解大概意思吗?
4.“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个规定的提出和封建王朝时人们的地位有什么区别?
5.资料三:阅读资料,小组交流讨论。
6.小组交流:什么是从“头”到“脚”的革命?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
7.民国初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男人的剪辫和女人的放足。
| 观看视频。
学生解释民主的概念。
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阅读资料一,填写学习清单。
阅读资料,分析回答。
找出与封建王朝最本质的区别。
| 直观感受。
民主一词学生只是字面上的理解,通过结合国家理念解释便于突破难点。
从国家管理、政治的角度用简单理论解释“民主共和”治国理念。帮助学生理解。
介绍孙中山治国理政的理念。
清楚中华民国的治国理念就是民主共和。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整理信息了解中华民国成立过程。
了解中华民国的法令,突出强调“中华民国之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理解民国与封建王朝人们的地位有本质的区别。
|
延伸拓展
| 话题三:辛亥革命不算是一次彻底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但并能说它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是什么原因呢?课后查阅资料,同学间讨论,找出原因。
| 课后延伸查找资料,同学交流。
|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课堂小结
|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 | |
板书
| 第八课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结束封建帝制
中华民国成立
(第一个共和制) 民主
民主共和理念 共和
一律平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