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政府为了让老百姓的公共生活更加有秩序,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提供公共物品和设备,这些物品是公共财产,有些人出于各种原因进行破坏,真是非常令人气愤。
1.我们来看一则新闻视频《公共设施被破坏市民怎么说》。
2.视频里市民们是怎么说的?你想说些什么?
| 观看视频,发表自己观点。
| 观看视频导入,让学生感受到破会公共设施是一件让人痛恨、反感的事情。
|
讲授新课
| 活动一:调查、交流
1.课前同学们以“身边的公共设施及使用现状”为题,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在我们来展示和分享你的调查报告。
2.思考:政府提供或修建的公共设施,是否与我们个人无关。
活动二、相关链接
虽然公共设施是公共财产,但是不代表就没人管理,那些为了自己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损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已经侵犯了他人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节选)。生齐读。
活动三、辨析
结合图片信息对行为作出评价。书26页(图片)
1.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2.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不良行为影响的人们的公共生活,分享案例。
3.讨论:在有警示语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有人做出不当的行为呢?
4.如果你遇到破坏公物的行为时你会怎么做?
5.师总结:公共设施屡遭破坏的原因,公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公共的财产,目前实际上变成成了无人愿意关心的财产,制度的缺失,维护单位缺位是主要原因。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公共资产的安全。如果损失不大,可以依照《治安处罚法》予以治安处罚;如果损失较大,会构成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追究刑事责任。
活动四、共享共建
公共资源人人有权享用,人人也有义务维护,现在我们国家共享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我们来看看有哪些?
1.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出现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又符合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理念,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2.农家书屋:农村的小朋友也可以像城里孩子一样去图书馆读书。
3.说说你知道的共享生活形式,共享事例。怎们做才能更好地享受共享资源?
| 分享调查结果。
分析回答。
渗透法律知识。
生逐个图片分析,发表观点。
结合生活经历,发现不了行为。
分组讨论。
生发散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阅读书中图片、文字。
思考回答。
| 课前调查,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公共设施的使用现状。
辩证分析个人与公物的关系,初步培养大格局意识。
通过法条的阅读,让学生知道,破坏公物是违法行为,产生严重后果要承担法律责任。
通过对不良行为的分析、评价,进一步了解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联系学生已有生活实际。
通过交流,找到现实问题背后的原因。
启发学生维护公共设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想办法制止。
概括原因,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
体会共享生活方式的好处,知道怎样才能更好的享受共享资源。
|
延伸活动
| 共享生活给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的便利,我们在享受公共资源同时,除了维护的同时,还要支持国家的公共建设,如果在建设公共设施的同时和我们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1.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2.师:国家不会随意侵占个人财产,都会给予公平补偿,但是个人也要支持国家建设。
| 思考回答。
| 这是一个深层次的话题,让学生懂得共享的同时也要共建,支持国家建设。国家也不会随意侵占个人财产,都会给予公平补偿。
|
课堂小结
| 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民众的幸福指数,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 | 基础建设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
|
板书
| 第四课 我们的公共生活
共享 利益
公共
共建 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