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回复: 0

[四上] 【大单元整体教学】5.这些事我来做 第二课时 课时教案

[复制链接]

9514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28
发表于 2025-10-25 04: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这些事我来做》第二课时
一、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懂得作为家庭中的一份子,我们应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
母的负担。
道德修养:通过自身体验、家务描台赛、阅读感悟、小讨论、学习交流会等活动
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承担家务活的积极性
法治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思父母的意识和情感,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
健全人格:在交流分享的活动中,换位思考,理解父母,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父
母沟通,主动争取、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
责任意识:创设情境,学以致用,以自己的语言智慧、行动智慧与大人沟通,实
现做家务的愿望,增强主动承担家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成为为家庭分担压力的人。
难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与家人沟通的方法,取得做家务的主动权。
三、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素材
四、评价任务
1.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评价量表1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
可以认识两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并知道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能够说出主动承担家务的角色给人的印象得1星。
(  )
通过辩论认识到应该主动承担家务,而不应逃避家务得1星。
(  )
能够正确地辩驳逃避家务的观点得1星。
(  )
2.父母不让做又该怎么办
评价量表2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
能够运用正确的方式与父母交流,让父母允许我们做家务
每说出一个大人不让我们做家务的理由得1星。
(  )
提出一个劝说父母同意我们做家务的办法得1星。
(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课程里,我们认识了父母的辛苦,也想要为父母分担家庭重担,那么你们会怎样去帮助父母呢?我们今天的课就要从一位同学的日记说起,一起来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学生阅读教材34页《夏丛艳日记》。
师:读了这篇日记,你有什么感受?你能从主人公的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1:主人公每天的生活都很辛苦,除了上学照顾妹妹,还要承担家务。
学生2:主人公非常勤劳懂事,知道体贴家人的辛苦,积极主动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学生3:她是一个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人,我们要向她学习。
师:如果有机会对故事里的主人公进行采访,你会说什么?你觉得她会怎么回答?
预设问题:为什么你会开始做家务?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感受?会想要放弃吗?我们有同学觉得你很辛苦,要做很多事,你自己怎么看?
预设回答:一开始做家务是觉得爷爷奶奶太累了,后来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也发现了家务对我自己的好处。我没有想过要放弃,虽然很累,但我为家庭做出了贡献,这让我感到满足和快乐。
通过阅读《夏丛艳日记》,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从而引入课堂主题。
教师通过学生回答,判断学生是否建立对家务的正确观念。
讲授新课
环节1: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师:从这位同学的日记和回答,我们都能发现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同学对不对?这位同学能够主动承担一部分家庭重任,帮爷爷奶奶减轻负担,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也会发现有的同学一点都不想做家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展示事例材料
材料1:爸爸,快把桌子擦擦,我要开始写作业了。
材料2:妈妈,快帮我洗校服吧,下周一还要穿呢!
材料3:妈妈,帮我叠被子吧,我急着要去上学。
师:你们觉得这些孩子可爱吗?想想自己身上有他们的影子吗?
师:有人觉得学生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有人觉得学生也该主动承担家务,你觉得哪边对呢?
开展10-15分钟课堂辩论会,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我们应该主动做家务,成为对家庭有贡献的人。
反方观点:我们不应该在家务上浪费时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师:对于下面这些观点你想说些什么?你认为他们说得对吗?
观点1:每天回家都要看书、写作业,没时间做家务。
观点2:我家都是爸爸妈妈和家政阿姨做家务,根本不需要我做。
观点3:天天干活,太累了!
师:对于这些观点,你是认同还是反对?怎样反驳这些你不认同的观点?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进行辩驳。
反驳1:如果做作业的速度更快,我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做家务,即使只是一些简单的家务也可以。
反驳2:多一个人投入家务,会让爸爸妈妈和家政阿姨的负担减轻不少,我们要懂得体谅他人。
反驳3:家务活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干,但他们从来没有喊过累。
师:由此可见,其实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平常的生活中帮助父母,区别只是在于有些同学愿不愿意这么做。但也有同学很委屈,觉得不是自己不愿意,而是父母根本不同意。
环节2:父母不让做又该怎么办
师:有的同学要说了,有时候并不是自己不愿意做家务,而是大人不让我们做。那么大人们为什么不让我们做家务呢?看看下面这位同学的烦恼吧。
奶奶:小乖乖,快别做了,别累着!
爷爷:现在你还小,以后长大了再慢慢学。
妈妈: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最重要!
爸爸:去去去,到一边玩去你来只会帮倒忙,添麻烦!
师:看看这些家长说的话,想想大人为什么不让我们做家务呢?
理由1:奶奶心疼“我”,怕我做家务受累。
理由2:爷爷觉得我年纪小,没到做家务的时候。
理由3:妈妈希望我专心学习,想让我集中精力提高成绩,不让其他事打扰我。
理由4:爸爸觉得我做不好家务,反而会增加麻烦。
师:大人们的理由看起来好像都有点道理,那你们在家里有遇到类似的烦恼吗?
课堂讨论,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1:妈妈总觉得我还小,做不来那些家务,让我去写作业。
学生2:如果我尝试做家务,总会被爷爷奶奶叫住,不让我再做下去。
学生3:爸爸虽然赞同我应该做些家务,但总说要等我再大一点才适合学家务。
师:看来大家的烦恼都很相似,你们有没有好办法让大人同意你做家务呢?这里就有一位同学,很聪明地用了一种办法,说服妈妈让她做家务,一起看看吧。
阅读材料:《刘晓慧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今天,我给您写这封信,想跟您说说心里话。也许在您的眼中,我一直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但是我已经十岁了,很想尝试着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您总是担心这,害怕那,什么也不让我做。看到您每天下班后这么疲倦,我就想在您做晚饭的时候帮帮忙,可是脚还没踏进厨房,您就冲着我说:“厨房里全是油烟,你来这里干什么?作业写好了吗?还不抓紧时间看书去!”我只好悻悻地走开了。星期天早上,我想陪您一起去市场买菜,帮着拎菜,可是您却不同意,说:“不用了,太重了!你把劲儿留着好好学习吧!”帮不上忙的我,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妈妈,我想对您说:“我知道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关心我爱护我,但是您的女儿已经长大啦!我想锻炼自己,慢慢学会独立,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呀!请您信任我,让我试试看,好吗?”
    此致
敬礼!
您的女儿刘晓慧
师:从这封信中你学到了哪些和父母沟通的智慧?
学生结合材料思考作答。
学生1:她向妈妈说明自己看到了妈妈的辛苦,向妈妈表明自己想要分担家务的意愿。   
学生2:她列举了自己学做家务的好处,让妈妈不再觉得做家务只会影响她学习。
学生3:写信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我们也可以通过写信来劝说父母。
师:通过我们的学习会发现,要说服大人放心让我们做家务,不是件简单的事,是需要智慧的。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准备写一封怎样的信与大人沟通,使他们理解你呢?
学生讨论5-10分钟,抽点学生作答。
学生1:我会写信请爸爸妈妈给我一个证明我能胜任家务的机会。
学生2:我会劝说父母,如果不让我学做家务,我就永远没办法掌握做家务的技巧。
学生3:我会向父母说明,做家务不会耽误我学习,让他们放心。
师:同学们都很有干劲,最后老师再送大家三个锦囊,帮助大家争取到爸爸妈妈的同意,成为一个家务小能手。
道理锦囊:
送你一个《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它可以帮助你充实说服大人的理由。
恒心锦囊:
听说过“万事从来量有恒”这句话吗?如果你能长时间地坚持做好家务,这份恒心一定能打动大人!
巧思锦囊:
    选做家务要量力而行,先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胜任。就可以打消大人的顾虑啦!
环节1:通过材料阅读、课堂辩论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学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环节2:通过案例学习+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法,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父母认可,掌握做家务的主动权。
环节1: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辩论活动的表现等,评估学生是否能正确看待家务,有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1。
环节2教师通过学生回答,判断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大人不同意做家务背后的理由,能够针对性地思考策略,为自己赢得做家务的主动权,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2。
课堂总结
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查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作业布置
分享一下你在开始做家务前受到过哪些阻碍,你是怎么解决的吧!
通过作业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教师及时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给出修改建议。
板书设计
  • 5《这些事我来做》第二课时
  • 成为怎样的人
  • 做家务不逃避
  • 说服大人有妙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08:42 , Processed in 1.0648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