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回复: 0

[三上] 9 心中的“110”说课稿

[复制链接]

9448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128
发表于 2025-10-23 02: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心中的“ 110”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 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心中的“ 110”》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9 课,共有两个话题 《有点警惕性》 和《不要上当受骗》, 一课时学完,主要是引导学生知道独自在家时该怎么做和盗窃发生时的对策, 辨别陌生人和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学会自护自救。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属于人群中的弱势群体,受心理与生理条件的限 制,他们对周边危险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弱,极易受到来自外 界的人身伤害。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提高社会安 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识别社会交往中的骗术。
  •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
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 知道遇到危险要及时拨打“        110”。
2. 学会应对与坏人坏事的智慧,意外发生时能够自护自救。
1
3. 提高警惕性,初步形成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是: 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和意外发生时的自 护自救能力。
其中,提高意外发生时的自护自救能力又是教学难点。
  • 教法与学法
  •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活动
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 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行为实践;在学法上,主要采用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 教学过程
  •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小晶与陌生人》,学生说一说小晶这样对陌生人有戒心有必要吗?教师引导到与陌生人交往的话题,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心中的“ 110”。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 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活动。 动一:独自在家时
学生阅读教材第62 页呈现的三种情境,找学生先演一演,如果
独自一人在家时有外人来访,该怎么办?再小组内分享自己遇到这种情况的经验,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知道独自应对陌生人的方法,初步形成安全防范意识。 活动二:不要轻信陌生人
学生阅读教材第64 页的案例《不要轻信陌生人》,分析吴华上当受骗的原因,骗子的狡猾之处以及灵活脱险的策略,借助这个案例,小组讨论什么是心中的“        110”,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板书:不轻信防受骗。
设计意图:不要轻信陌生人,防止上当受骗。 活动三:怎样与陌生人交往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第 63 页的的小故事《智捉小偷》,教师引 导学生说一说陈宇遇事后的表现,自己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处 理。
然后,小组内先辨析教材第65 页四幅图中主人公的做法是否合 适,为什么?再说一说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 机引导,板书:遇事情多动脑
设计意图:学会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既不能把陌生人都当成坏 人,也要有一定的警惕性,要多动脑筋,用智慧保护自己。
环节三:课堂小结,内化提升
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体验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内化提升学生的
认识与情感。
环节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板报,主题是与陌生人交往。
设计意图: 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落实行 为实践。
六、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让学生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将以思 维导图的形式设计板书:在黑板左半面的中间位置是课题《心中的
“ 110”》,右半面分两行,上面是不轻信防受骗,下面是遇事情多动脑。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01:22 , Processed in 1.82680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