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设计方案
13、我能行
【教学目标】
1.懂得“我能行”的含义和表现,培养自信心。
2.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肯定自我、努力试试的愉快心态。
3.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积极学习他人的优点,学会取长补短。
【教学重点】
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做得更好。
【教学难点】
树立自信、真正体验我能行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采访素材、音频、视频、一棵大树、红色苹果卡纸、绿色苹果卡纸、大拇指奖励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任务1:《好宝宝》歌曲导入,课前热身。
任务2:观察插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任务3: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咪咪学本领》。说一说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肯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能行》。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
“大拇指”送给你和我(唱一唱、动一动)
任务1:
课件出示教材的图片。请全班学生参与进来,给自己或同学的“大拇哥”起个好名字,送给你和我!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活动二:
我哪里还不行呢?(说一说、写一写)
任务1:观看课前采访录、出示教材图片。
情境:
- 班级联欢会上有好多同学表演了节目,全班同学开心极了!拉姆老师让我策划活动
“我不行的!”
2、课堂上老师让小明站起来回答问题,可他的声音太小,老师鼓励他:“你可以再大点
声吗?”
教师小结
活动三:
我可以更好(读一读、悟一悟)
任务1:欣赏插图,感悟人生。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活动五: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摆脱自卑胆怯心理,相信自己只要
努力坚持,就一定会有所进步。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光说不做也不行,要努力付出行动。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行,并能做得更好!
教后反思:
《道德与法治》一课与语文课的不同在于它是融合的,与生活紧密融合,与学生生活融合
本节课旨在帮助同学们树立自信,在这个年纪很多同学都会有很多做不到的事情,由此可能会对自己不自信,因此设计了以活动为主的“活动课”。但深受经验的影响,在第一次的试教中自己还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去设计了这节课,并缺乏活动性,学生的参与性也较低。后来,经过学校年级老师的帮助,本着活动性和尊重学生学情选择,进行了第二次设计的修改。在第二次教学中,我觉得这节道德与法治课有以下几点特点:
1、整节课的活动性有所增强,无论是学生小组的活动,还是学生的回答都比第一次有了很大的进步。
2、从一开始的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到学生的活动环节,每个环节之间紧密结合。
3、在让学生明白梳理自信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引导,扎实开展活动,由于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借助书中的故事《咪咪学本领》和人物插图,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对照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榜样的示范和带领作用。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
整节课中,虽然有让学生去进行小组活动,但这种活动性相对来说还要加强。在阐述自己的“我能行、我不行”所用时间较多,造成有些孩子没能说出自己优点和缺点,尤其是学生的汇报交流中,缺乏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展示平台,为此整节课中有一点小遗憾,因此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更好的方法来弥补之中缺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