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
| 复习导入:多媒体课件出示开心果的图片。这是什么?一种干果,因为它非常好吃,吃了开心果会使人开心,今天我们把快乐带给身边的人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
| 学生回答问题,吃了开心果非常开心。
| 二年级小孩看到开心果图片非常开心,由此引入新课。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
这说明了本课与上一课的递进关系,指明“快乐鸟”和“开心果”的区别,“开心果”是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
|
新 知 探 究
| 一、第一个环节寻找家里的“开心果” 1、讲述书中的故事,讲后提问:故事中谁是我家的“开心果”?妹妹为什么是“开心果”?(板书:给人快乐)。 2、寻找家里的“开心果”,首先让学生想,回顾家中的“开心果”,然后讲给小组里的人,最后用笔记录下来。二、第二个环节寻找班集体里的“开心果” 首先运用一个过渡:有的小朋友不仅在家里是父母长辈的开心果,在学校里,也是伙伴们的开心果。Ipad投屏视频:几个在学校发生的快乐的事,播放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快乐的事,每播放一个学校里的“开心果”提问:这里的“开心果”是谁呢?最后一个视频拓展不仅是给周围人带来快乐的人,还有帮助别人的人也同样快乐。(板书:帮助别人)三、第三个环节最后指导学生做个“开心果”。 1、学儿歌:说说什么样的人才是“开心果”?学生都明白了怎样做“开心果”。 2、再做游戏:面对一个哭了的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办呢?小组分工合作,然后表演。
| 学生听老实讲故事后回答问题。学生首先思考:家里的开心果的故事;然后讲给小组成员听;最后把家里开心果的故事写下来。按照( )是我家的“开心果”,有一次……这样来有序。学生观看发生在身边的开心的事;想自己身边的“开心果”;小组讨论:讲讲自己发现的身边的“开心果”。 最后汇报:把班级里“开心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儿歌:齐读、指名读、有感情读、背诵,再谈感受。 小组合作:两三个人合作把自己帮助别人的故事表演出来,自己做个“开心果”。 游戏后,谈感受:看到同学把哭的小朋友劝的不哭了,他们的心里是什么感受呢?
| 给学生讲述故事是让学生懂得做个“开心果”是以幽默的语言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 这样设计是培养孩子从想到说再到写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认识到给人带来快乐的同学就是“开心果”。这样由身边的亲人到学校周围的人,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与周围人的关系,这时就要给学生把握好一个度。 心想:我是我班的“开心果”心情愉悦同时也把学习的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知道“开心果”绝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取悦别人。用一首儿歌来加深对“开心果”的理解,把“开心果”真正的消化到学生的肚子中。 从中体会做“开心果”帮助别人的那份快乐,学会与人快乐相处。
|
三个环节的设置,从家里的:“开心果”到发现身边的“开心果”,认识给家人和同学带来快乐的同学和帮助别人的同学都成为了“开心果”,从而自己也努力做个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开心果”。
|
课堂总结
| 尝试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然后给以概括总结。 最后老师把一首好听的歌曲《开心果》送给同学们,体会歌词的意思。
| 谈自己的收获,一起唱《开心果》歌曲。
| 做个“开心果”给别人带来快乐,帮助别人的都是美的体现,同时用歌曲来加深印象,把美送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