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1.挑战第一次
执教:马鞍山市新市梅山小学 胡启宏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第1课《挑战第一次》。本课着眼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第一次”,通过挑战“第一次”经验的回顾与分享,引导学生懂得挑战对成长的意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辨,在生活中,哪些事物是可以挑战的事。通过现场挑战,增强学生自我挑战的积极体验,从而坚定协商勇于挑战的品质。
2.学生情况分析
当前,确有许多孩子或谨慎有余而胆量不足,或鲁莽有余而理性不足,这自然是小学生成长中需要进行引导的。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多样的,如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父母生性比较谨慎,或者比较有开创性,那么学生也可能会有相应的特点。再如,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当下的中国,有许多隔代带孩子的家庭,祖父母辈对孙辈的养育,往往更多溺爱,更多包办和限制。为了孙辈的安全,有些长辈对孙辈的教育会采用过度夸大行为后果的方式,以致严重压抑了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尤其在我们博望区,留守儿童占到了学生人数的一半左右,学校对他们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也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放手,对尚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对挑战的渴望缺少必要的鼓励和引导,有的家长会错误地认为多让孩子挑战是培养他们“闯劲”的重要途径,因而过多地支持与表扬,有的家长甚至还上传自己未成年的孩子驾驶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视频,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以至于造成危害社会的不良影响。
二年级学生可塑性比较大,活泼好动的性格让他们喜欢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展示自己,让他们在回顾与分享中不知不觉明理,化教育与无痕。
3.设计理念
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是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课程标准“愉快、积极地生活”部分,要求学生“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具体为“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第9条);在“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部分要求学生“有好奇心和多样的兴趣”,具体为“对周围环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第2条)。,
挑战第一次的关键,是引导小学生避免怯懦与鲁莽两种极端倾向,结合生活事件,发展好学生的个性品质。
鉴于此,本课在设计上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倡导合作、探究,分享、交流,注重培养学生勇敢创新能力。另外,设计上立足课本,又深刻挖掘教材内容,并充分利用课外资源,重视学生的参与与思考,营造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教学课堂。
4.教学活动策略
本节课从导入环节利用《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激发学习兴趣,设置问题,引入课题;说说我的第一次环节加入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第一次尝试的事例图片,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课堂实效性;我还想试环节的“小小冒险家”,先让学生小组内完成“我的冒险计划”,然后展示与大家分享,并通过卡通人物“乐乐”的挑战好不好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明辨什么事情可以大胆试,什么事情需要有人帮着试,哪些事情绝对不能试,这样既升华了主题,有引发了共鸣;最后我们一起来挑战环节,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实施自己的冒险计划,培养了学生“勇敢”的品质。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学法多采用讨论式学习法、情景式探究学习法等。
5.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挑战带来的成长体验,具备敢于挑战的勇气,养成敢于尝试的习惯。
(2)教学难点:
要懂得判断哪些事情可以尝试、哪些事情不能尝试。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我们要敢于挑战、敢于尝试。
2.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白我们要敢于挑战和尝试,并懂得区分那些事情要大胆试,哪些事情不能试,那些事情要别人帮着才能试。
3.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在对故事、情境的思考当中领悟道理,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行为。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第一次挑战的事例;老师准备微课视频,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段视频。
1.播放《小马过河》视频前半段。
2.师: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却没有敢过河?如果你是小吗,会怎样做呢?
3.继续播放视频,看看最后小马是怎么做的呢?
4.师:为什么马妈妈说“孩子,你终于长大了呢?”
5.总结:马妈妈之所以说小马长大了,是因为小马懂得依靠自己去尝试、去挑战了。
6.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无数次的“第一次”中成长起来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挑战第一次》(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视频故事的形式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环节二:说说“我的第一次”
1.师:那么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难忘、快乐)的“第一次”呢?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2.课件出示: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溜冰……。
3.我也要说(小讨论:先小组说,然后全班交流分享。)
(1)你都有过哪些第一次的经历呢?
(2)当时你的感觉怎样呢?又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3)后来试过了以后你又有什么感觉呢?
4.展示第一次的经历和当时有趣的回忆:
我试过…… 当时心里…… 试过之后……
5.师:同学们真勇敢,有过那么多的第一次的挑战,你们真是一个小勇士。很多时候,我们做第一次的时候会做得不好,可是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就会越做越好了。
6.师:因为我们挑战第一次,除了像小马一样有勇气,敢于尝试,还需要我们多练习,另外还要在尝试中寻找方法。(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第一次挑战的经历,体会到挑战会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发现挑战自我对成长的意义。)
环节三:我还想试……
1.师:那么小勇士们,你们还想要尝试哪些新鲜的事呢?
2.小小冒险家: 我的冒险计划(说一说,你还想尝试什么。)
(1)小组交流
(2)全班分享
3.展示“我还想试……”
4.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和大家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叫乐乐,他也想尝试挑战一些事情。
你们看,乐乐这样的挑战好不好?你能给他一些建议吗?
(1)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一幅图,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2)大家一起来帮忙,说说乐乐这样的挑战好不好,为什么?
5.师总结:下面我们来共同想一想:哪些事情我们可以大胆试?
哪些事情需要大人帮着试?哪些事情我们绝对不能能试呢?(相机出示课件)
8.过渡:同学们,第一次的挑战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挑战之后就会发现有些
挑战其实很简单,我们只有不停地去尝试和挑战,才能慢慢成长为一个勇敢的人。
(设计意图: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一味地去尝试,明白哪些事要大胆试,哪些事不能试,哪些事有人帮着可以试。)
环节四:我们一起来挑战
完成你的冒险计划。
1.挑战项目预设
上台唱歌,吟诵古诗,跳绳,跳舞……
2.师:现在你们挑战成功了,有哪些感受想跟大家分享吗?
3.回家继续实施完成自己的冒险计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挑战活动,有利于他们将知识学习,生活体验,问题探究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和深化。)
五、板书设计
1.挑战第一次
有勇气 敢尝试 多练习 找方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通过《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的视频,把学生带入情境,利用问题“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做?”和“为什么马妈妈说:‘孩子,你终于长大了’?”,引发学生思考与共鸣,然后趁热打铁,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我的第一次”。此外,在“我还想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当一回小小冒险家,制定自己的冒险计划,然后,又通过卡通人物“乐乐这样的挑战好不好?”为问题引领,让学生明辨“哪些事情可以大胆试?哪些事情绝对不能试?哪些事情要有人帮着试?”,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冒险计划,说说我们的冒险计划中哪些是可以大胆试的,哪些是需要有人帮着试的,哪些是绝对不能试的?通过这样的反复强调,有效的引导学生避免怯懦和鲁莽两种极端倾向的发生,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应该是这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不过在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挑战环节中,我预留的时间不够,没有让学生有更多的实施自己的挑战,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太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