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1. 播放一段温馨的视频,视频内容为幼儿园小朋友们互相分享玩具和食物,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视频里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呀?” 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视频中的场景。2. 展示教材中 “分享的‘魔力’” 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小朋友们分享图书、讲述故事的画面,提问:“这些小朋友在分享什么?他们看起来开心吗?”
| 1. 认真观看视频,被视频中欢乐的氛围感染,脸上露出笑容,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如 “我很开心,他们在分享玩具和吃的”“他们分享的时候都在笑,肯定很开心”。2. 仔细观察教材图片,认真思考后回答问题,描述图片中小朋友们分享的内容,如 “他们在分享书,还在讲故事”,并回答他们看起来很开心,同时联想到自己类似的经历。
| 通过播放充满欢乐氛围的视频和展示生动的图片,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
讲授新课
| 1. 讲述绘本故事《分享让我很快乐》,故事内容为小兔子有很多美味的胡萝卜,但它一开始不愿意和其他小动物分享,自己吃的时候觉得很孤单。后来在妈妈的引导下,小兔子把胡萝卜分享给了小猴子、小松鼠等小动物,大家一起开心地吃着胡萝卜,小兔子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兔子一开始为什么不开心?后来它为什么又开心了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出分享的概念,强调分享就是把自己的东西或快乐与他人一起享用,分享能给我们带来快乐。2. 展示教材中 “一起来分享” 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小朋友们分享图书、玩具的场景,提问:“图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分享的?分享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梳理出分享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分享图书时要爱护图书,分享玩具时要轮流玩,与人分享要有礼貌等,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可以模拟一个分享玩具的场景:“今天我们在教室里玩玩具,你有一个很有趣的玩具,有其他小朋友想玩,你会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践。3. 开展 “分享体验” 活动,教师将准备好的小零食、图书、玩具等道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分享的方式和礼貌用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的感受。分享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如 “我把零食分享给了同桌,他很开心,我也觉得很快乐”“我和小伙伴一起看图书,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教师对学生的分享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学生对分享快乐的感受。
| 1. 认真倾听绘本故事,被故事中的情节吸引,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想法,如 “小兔子一开始自己吃胡萝卜,没有朋友陪它,所以不开心”“后来它把胡萝卜分享给了其他小动物,大家一起玩,它就开心了”。通过讨论,理解分享的意义。2. 仔细观察教材图片,认真思考教师的问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如 “他们一起看图书,还互相交流”“分享玩具的时候不能争抢”。在小组代表发言后,认真倾听,学习其他小组的好方法。在教师模拟的场景中,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尝试运用分享的方法。3. 积极参与 “分享体验” 活动,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零食、图书或玩具,在分享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如 “请你吃”“我们一起看” 等。分享结束后,踊跃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 通过讲述绘本故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节中理解分享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分享意愿。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和模拟情境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掌握分享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分享体验” 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分享的快乐,加深对分享的理解和记忆。
|
巩固练习
| 1. 创设多个分享情境,如 “你带了一本新的图画书到学校,有同学想借来看”“你在公园里吃零食,旁边有小朋友看着你” 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如何在这些情境下正确地分享。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和指导,对表现优秀的小组颁发小贴纸奖励。2. 发放 “分享行动记录卡”,让学生记录自己在一周内与他人分享的经历,包括分享的物品或事情、分享的对象、对方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等。记录卡设置家长评价栏,鼓励家长协助监督和评价。
| 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小组成员认真讨论,分工合作,根据设定的情境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分享方法,如分享图画书时说 “这本图画书可好看了,借给你看,你要爱护哦”;分享零食时说 “我们一起吃吧”。在其他小组表演时,认真观看,进行评价,如 “他们分享的时候很有礼貌”“如果能问问小朋友喜不喜欢吃再分享就更好了”。获得小贴纸奖励的小组非常开心,增强了团队荣誉感。2. 认真填写 “分享行动记录卡”,每天记录自己的分享经历,如 “今天我把我的玩具小熊分享给了小红,她很喜欢,还和我一起给小熊编故事,我觉得很有趣”。周末与家长一起回顾记录卡内容,听取家长的评价和建议。
|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巩固所学的分享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分享行动记录卡” 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
课堂小结
|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说一说分享的意义和方法?” 邀请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收获。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再次强调分享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与他人分享,做一个乐于分享的好孩子。同时,在 “分享小明星” 评比栏中,为在本节课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色的学生贴上小贴纸,激励学生在今后继续保持分享的行为。
| 1. 认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收获,如 “分享能让我们和小伙伴都很快乐”“分享的时候要爱护东西,有礼貌”。2. 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和鼓励,看着 “分享小明星” 评比栏上的小贴纸,受到鼓舞,在心中树立起主动分享的信念,决心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做到更好。
|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分享意义和方法的认识。“分享小明星” 评比栏和小贴纸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分享行为,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人际交往习惯。
|
板书
| 我们爱分享一、分享的 “魔力”传递快乐、收获快乐二、一起来分享爱护物品、轮流玩耍、礼貌分享三、分享的美好增进友谊、共同成长
| | |
教学反思
|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如绘本故事讲述、小组讨论、分享体验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对分享的意义和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 “分享体验” 活动中,部分学生虽然参与了分享,但分享的主动性不够,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在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存在依赖他人发言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分享意识的培养,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引导和动员,激发学生的分享热情;在小组讨论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在课后持续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分享行为,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不断强化学生的分享意识和习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