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观看图片
说出答案
学习文本
了解文本
回答问题
齐读课题
|
通过让学生说出图片上的国旗活动,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
二、
讲授新课
| 教学环节一:升国旗了
1.图片+文本学习:国旗的象征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2)我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人民对党的向心之意.
2.素材:了解国旗的含义
3.图片+文本学习:新中国国旗设计者
(1)曾联松爷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叫曾联松,当时年龄31岁。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中央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工作。曾任五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
4.图片+文本学习:国旗诞生的故事
1949年夏天,上海。一位年轻人寄出了一份画稿。他叫曾联松,时任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秘书。1949年7月,《人民日报》刊登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
美丽的旗,
庄严的旗。
四颗小金星,
朝向一颗大星。
五星红旗,
我们的国旗,
我们深深地爱着你。
6.图片+文本学习: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国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标志,更是国家和人民的信仰和精神的象征,它所代表的团结、奋斗和自豪,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勇往直前。
7.图片+文本学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五星红旗
(1)天安门广场
(2)学校操场上
8.素材:天安门升旗仪式
9.图片+文本学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五星红旗
(1)人民政府所在地
(2)黑河边防哨所
教学环节二:庄严的升旗仪式
1.图片+文本学习:小学生升旗时要注意
(1)不管在哪里,看到升国旗都要停下来。
(2)升国旗时要肃立、脱帽。
(3)升国旗时,要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4)少先队员行队礼。
2.文本学习:你知道哪些是爱旗护旗的行为,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吗?请你结合下列情境,谈谈你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一)情境一:下雨了,可是国旗还没收起来。
(1)我们不能让国旗破损、污损,所以下雨、刮大风或其他恶劣天气应该尽快降旗,把国旗收到室内。
(2)我们应该尽快告诉老师或者负责升降国旗的国旗班哥哥姐姐,这样才能更快更好的把国旗收进室内。
(二)情境二:活动结束了,留在手中的小国旗怎么办呢?
(1)小国旗应该妥善的保管起来,不可以丢弃或、涂鸦或损坏,爱护国旗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图片+文本学习:
(2)如果下次活动有需要,可以把这面小国旗拿出来继续使用,这样就不会对国旗造成损坏,也可以物尽其用。
3.图片+文本学习:尊重和爱护国旗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4.图片+文本学习:尊重和爱护国旗
《国旗法》第17条: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
《国旗法》第19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教学环节三:学唱国歌
《风云儿女》电影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
3.文本学习:《义勇军进行曲》
(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
(2)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来源于抗日战争。
4.图片+文本学习:《义勇军进行曲》——国歌
国歌是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首在抗战硝烟中诞生的战歌,不仅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浴血奋战,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海外唱响、在世界激荡。
5.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6.图片+文本学习:国歌响起的时候
(1)国歌响起时,有的运动员会激动得流下眼
泪。
(2) 唱国歌时,我会站起来跟着一起大声唱。
(3)唱国歌时,我心里很……
(4)唱国歌时要严肃……
7.图片+文本学习:以下情境中听到国歌的人们心中有怎样的感受?
(1)情境一:听到国歌响起马上在雨中驻步的小学生。
雨中驻足的小学生是我学习的榜样,他真正做到了尊重与敬爱我们的祖国。
(2)情境二:让国歌在奥运赛场奏响的中国女排队员。
国歌响起时,女排运动员高唱国歌,这是她们为国争光后的光荣和自豪。
(3)情境三:唱国歌过边境的撤侨亲历者。
撤侨时响起的国歌是海外同胞的底气,祖国是我们永远坚强的后盾。
7图片+文本学习:第7条: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
教学环节四:国歌的故事
1.文本学习:我知道跟国歌有关的故事……
2.图片+文本学习: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3.图片+文本学习:田汉、聂耳携手谱战歌
聂耳拿到田汉创作的歌词后,很快就谱出了乐谱的初稿。在谱曲过程中,聂耳经过思索、讨论,把原词的末尾“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前进!前进!前进!”改为: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4.图片+文本学习:国歌的抗战力量
(1)《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立即成为广泛流传的抗战歌曲,奏响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最强音。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八百壮士”孤军营内鼓舞士气的战歌之一。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官兵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各根据地军民更是经常高唱《义勇军进行
曲》。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美国、英国、印度及南洋各地的广播电台经常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在苏联、法国、捷克等国,《义勇军进行曲》也被翻译成不同语言并灌录成唱片,歌名则大多翻译为《起来!》。
5.图片+文本学习:赋予国歌以宪法地位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6.图片+文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
2021年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开幕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用手语“演唱”国歌。这首令人耳目一新的“手语版”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于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这是首次以聋人手语使用者为主体研制的国家通用手语规范化最新成果,切实解决了聋人手语使用者规范、统一、严肃地表达国歌的愿望。
7.素材:手语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思考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诵读文本
指名诵读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思考文本
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
补充汇报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思考文本
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
补充汇报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独立填写
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
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诵读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学习思考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视频
| 通过观看图片和文本学习,让学生初步懂得国旗的象征意义。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
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新中国国旗设计者是曾联松爷爷。
知识拓展让学生知道国旗诞生的故事。
通过儿歌诵读,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参与课堂。同时利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参与升旗仪式的经历,为后续课堂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在具体情境中帮助学生学会爱护国旗,同时为学生普及相关法律条文,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去爱护国旗,爱护我们的国家。
学生对升旗仪中的规范有一定了解,但是细微之处仍有遗漏,通过交流的方式明确应该怎样去做,并将升旗仪式中的规则意识强调给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在校园之中,他们由个体转化为一个个班集体。
升旗仪式不仅表达我们对祖国的情谊,更是展示小学生风采的机会,在这样的重要集会中,我们应该全程保持严肃认真,体现我们的班级纪律与班风班貌。
升旗仪式不仅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是培养学生纪律意识、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借助“知识窗”中的资料,让学生自学有关国歌的相关内容。通过了解国歌创造的历史背景,尤其歌词,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国歌是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首在抗战硝烟中诞生的战歌,不仅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浴血奋战,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海外唱响、在世界激荡。
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
资料补充学习,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田汉、聂耳携手谱战歌。
《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立即成为广泛流传的抗战歌曲,奏响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最强音。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的作用。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国歌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以“手语国歌”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也同时表达他们的爱国之情。借助国歌法,为学生普及相关法律条文。
|
三、
课堂练习
| 我会判断:正确的在( )里画“✓”,错误的在( )里画“x”。
(1)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
(2)明明在升旗时一直和旁边同学小声说话。( )
(3)如果我是少先队员,升国旗时我需要佩戴红领巾、敬少先队礼。( )
(4)同学们都在唱国歌,我不出声也没影响。( )
(5)清晨,升旗的国歌响了,我先立正站好,等升旗仪式结束我在进班。( )
(6)国旗和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它们代表着我们强大的祖国。( )
(7)下雨了,要赶快把国旗收进室内。( )
(8)歌唱比赛中,我想改编国歌歌词。( )
(9)室内升旗不起立也没关系。( )
(10)唱国歌时声音洪亮也是一种爱国的体现。
( )
| 学习文本
了解文本
判断正误
指名汇报
学习文本
了解文本
判断正误
指名汇报
学习文本
了解文本
判断正误
指名汇报
| 知道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做到肃立、不言语,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了解升旗仪式的纪律,能严肃、认真对待升旗仪式。
|
四、
课堂小结
|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国旗和国歌是国家的象征,代表着国家。我们要尊重国旗、国徽和国歌,热爱我们的祖国。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升旗仪式的纪律要求,能按要求能做到肃立、不言语,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 总结、归纳并汇报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 总结升华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
板书设计
| 2.我向国旗敬个礼
肃立
脱帽
行注目礼
敬少先队队礼
| 了解升旗仪式的纪律,能严肃、认真对待升旗仪式。
| 学会升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不言语,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1.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目标要求。
2.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不足之处:1.学生养成行为有待于提高。
2.语言表达有待于提高。
教学建议:知道课堂常规,学会整理书包和准备学习用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