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龙山中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问题导读单
主题
|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 设计人
| 邵明华
| | | 检查人
| 刘洪武
| 复
习
目
标
| 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2.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
4.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 重点
| 创新的重要性及我国的科技国情
| 难点
| 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 班级
| | 姓名
| | 时间
| 2019年3月11日
| 一、阅读并熟悉教材(44—57页)。
二、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并在文中详细标注。
(一)夯实法治基石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和,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1)法治要求实行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和,反映社会的发展,维护公民的,符合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 法治建立在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的领导、
当家作主、有机统一。
(二)凝聚法治共识
4.我国政府的作用、宗旨和工作原则分别是什么?
(1)作用:①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_________;
②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____________。
(2)宗旨: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_________。政府的宗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作原则:要对__________负责,为_________谋利益。
5.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_________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
应该在__________轨道上运行。
6.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权力。(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7.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1)政府要全面推进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和。(2)公民也要,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8.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9.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10.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和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法法法法意识,弘扬
精神,强化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法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
守法。(4)要加强法治,弘扬法治,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光荣、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11.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和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作用。(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作用。(3)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 青龙山中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导学方案
主题
|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 课 型
| 问题解决课
| 总课4节
| 主备人
| 邵明华
| 授课人:
| 时间
| 2019年 3月11日
|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方 案
| | 教学方法
| 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 | 提问:1.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2.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二、问题情境(3分钟):
1.明确目标:(1分钟)
2.预习反馈:(2分钟)
三、 走入文本,呈现问题(40分钟)
(一)梳理基础知识并识记:(25分钟)
(二)检查反馈:(5分钟)
(三)课堂巩固(10分钟)
选择题: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法治道路,是因为法治( )
①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③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④维护公民的所有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 )
①实行良法之治 ②建立单一的法律体系
③实行善治 ④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基础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 )
A.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B.要求每个公民都成为执法者
C.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要求对违法行为都追究其刑事责任
4.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崇尚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C.树立全民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
5.下面漫画《遏制》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公民必须配合政府的拆迁行动
B.公民发现危害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及时举报
C.对违规建筑进行强拆是违法行为
D.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
6.“德润人心,法安天下”德治和法治是人类自我管理和规制的一对经典关系。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B.法治比德治合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
C.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规范作用
D.德治与法治日辅相成,相互促进
7.李克强总理指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作用,利用好网络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使群众了解政府做什么、怎么做。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公开有利于( )
①维护公平正义 ②促进依法行政 ③推进依法治国 ④杜绝腐败现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要求公民( )
①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②培育法治精神
③培养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 ④少享受权利,多履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随着互联网发展,广大网民可以通过人民网、新浪网等平台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相关政府部门将定向解答、限时回复解决。这一做法( )
①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③属于社会舆论监督形式
④有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天有三重:道德之天、法律之天、百姓之天。人要有敬畏之心,心中有天。得道德之天可以润,得法律之天可以安,得百姓之天可以乐。“人要有敬畏之心,心中有天”要求我们应( )①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 ②坚守法律底线.提升法治素养 ③提高道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④摒弃封建迷信、坚持个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拓展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注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材料二 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
(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厉行法治。你认为厉行法治应从哪些方面去做?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说“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作为中学生,在我们国家“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前提下,应该怎样做?
四、一分钟安全教育:放学后及时回家,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右行走。横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没有斑马线的,要看左右两个方向,确认没有车后,快速通过。
五、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选择题:1.A 2.C 3.C 4.D 5.D 6.D 7.A 8.A 9.D 10.A
拓展提升:
(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厉行法治。你认为厉行法治应从哪些方面去做?
参考答案:①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③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说“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参考答案: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3)作为中学生,在我们国家“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前提下,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增强法治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加强道德修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诚实守信,积极承担责任;等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