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回复: 0

[九上] (导学案)1.2走向共同富裕2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昨天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授课人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走向共同富裕
复习提问(5分钟)
1、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2、我国是怎样推进改革开放的?
3、改革开放的地位。
、学习目标:(1分钟
1、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2、党和政府为什么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
3、知道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
自主探究:(20分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交流讨论。
1.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总目标。
2.(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什么阶段?
(2)发展思想是什么?
4.(1)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5.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6.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7.实现共享发展成果,党和国家怎么做?
、典型例题:
材料一:看右边漫画。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第二次会议时强调指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
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改革工作意义重大。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 结合材料一说说我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什么问题。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强调“推动改革再深入”。
五、学习检测
A案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战,表现在(      )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水平不高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共同富裕是因为(          )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人民福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0a490993631e4470f84b461a0da6121.png
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彻底消除城乡差异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说,各级党委政府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
建立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直接结算系统 开展环境保护督察专项行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案
1.40年后再出发,改革开放成为新时代神州大地上的奋进强音,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改革开放双引擎动力更加澎湃。誓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因为(    )
我国过去40多年快速发展最根本的政治保障就是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只要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向顽瘫瘤疾开刀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下面漫画反映了(    )
A.我国教育水平还很落后
B.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口众多与资源分配不均衡之间的矛盾
C.发展学前教育是当前国家的根本任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2018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流了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
进人民福社有利于有效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央深人实施精准扶贫,五年来成果显著。图表中的数据表明(    )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农民逐步走上富裕的
道路我国彻底解决了农村的贫困问题我国已经成
为发达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漫画《脱贫致富》中的举措(    )
能够实现各族人民同时富裕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让人民
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安徽省2018年7月推出《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指出
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全而扩大开放、因为我们面临的挑战是(    )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实行改革是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2018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改革工作意义重大。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等地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投诉举报难等问题,从优化审批流程入手,推动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善于从基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找出路、找办法,加大体制机制创
新,以实际行动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
  •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
  • 为什么要“以实际行动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
8.材料一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登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道,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落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1)联系我国实际,请你从经济发展角度说一说材料中的指的是什么?
  • 面对“山”和“水”,我们开的“路”和架的“桥”有哪些?

材料二漫画《全面小康离不开脱贫攻坚》
  • 漫画中社会各界助推脱贫攻坚的原因有哪些?
(4)漫画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思想?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理解。
六、反思、小结作业(5分钟
小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预习:第二课创新改变生活
列举生活中创新的事例(三个事例),思考创新的重要性
【答案】
A案1.C 2.D 3.D4.B5.D
B案1.B2.D3.D4.A5.D6.D
7.(1)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2)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8.(1)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3)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是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是为了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等。
(4)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解: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3:51 , Processed in 2.80618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