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新课
| 一、感受社会生活
1、你说我听:难忘的暑假小事
思考:(1)回忆暑假里最难忘的一件事,经历这件事你有什么感受。
(2)在难忘的暑假生活中,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了社会生活?
2、总结: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
(1)走进农村,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2)来到工厂,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3)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
(4)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5)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3、探究与分享一:书本3—4页
思考:(1)小华经历的这些大事对他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2)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这些事对你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4、总结: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①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画一画:我的关系网
在日常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一样的人,形成不一样的关系。请以你自己为中心,画出你的关系网。
- 总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织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拼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1)在家里,我的身份父母的孩子
(2)在小区里,我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
(3)在学校里,我的身份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
4、探究与分享二:书本5页
思考:(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
5、总结: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1)中秋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从北京回来陪爷爷奶奶一起过节。
(2)中秋夜,小区里的老乡、邻居们共同举办赏月活动,庆祝中秋佳节。
(3)工厂给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准备了月饼等礼物。
|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交流、回答。
思考、动手、描绘。
思考、讨论、回答。
思考、回答。
阅读、思考、回答。
| 引导学生回忆暑假生活,在交流中传授有意义生活的价值观。
同龄人的事例符合学生思考逻辑,进一步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增强对社会的积极情感。
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帮助学生明确社会生活里的“我”,认识自己的社会生活,梳理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参与社会生活。
通过探究活动,明确社会身份的来源。
进一步巩固三种社会关系的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