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PPT播放关于家的短片
提问:看完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你觉得家是什么?
| 观看短片
思考回答问题
| 播放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把短片与教材运用你的经验结合起来使用,直接引入本课内容
|
讲授新课
第一目
生命的居所
| 一、生命的居所
学生展示课前与父母一起绘制的家庭结构图,介绍自己的家庭
提问:我们的家庭都由哪些关系组成?
引导学生阅读P72相关链接,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经济功能:满足我们生存最基本的需要
生育功能:繁衍后代、维系家庭
抚养和赡养功能:抚养子女、赡养老人
教育功能:家庭教育,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
情感交流功能:人格发展、感情慰藉、精神寄托
休息和娱乐功能:家庭游戏、休闲、调剂作用
PPT出示两则故事(教材P73)
提问:通过两个故事,请分别说一说对他们来说,家是什么?
家是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 展示、介绍“我的家庭”
阅读相关链接内容
分组讨论
阅读故事
思考回答问题
| 课前让学生与父母一起绘制家庭结构图,有助于学生对家庭有直观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内容打下基础
让学生全面感受自己在家暖,在理解家庭功能的基础上,感谢父母所提供的各种呵护、亲情的播撒、感情的投入、物质的保证、未来的期望、现实的教育等
通过两则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家是心灵的港湾。
|
讲授新课
第二目
中国人的“家”
| 二、中国人的“家”
听到“春运”一词,你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景象?
PPT出示春运时期的一些图片
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PPT播放视频《家风是什么?家规家训》
提问:你家的家风是什么?从小到大长辈给你制定了哪些家规?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家风是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发奋读书、敬老爱幼、横行霸道等。良好的家风可以引领家庭中的成员积极向上,健康发展。家规是指家庭中的小规小矩,是家风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小组讨论:如何孝亲敬长?
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 思考回答
看图片
思考回答问题
看视频
讨论
组长记录讨论结果并分享
| 通过春运时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人们对家的向往,从而感受家在人们心中深厚的意味
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家风,好的家规家训在成长中的作用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尽孝在当下及孝亲敬长的方法。
|
课堂小结
| 有人说,家是温馨、宁静、安全的港湾;
有人说,家是清新、甜蜜、丰润的田园;
有人说,家是远方游子日夜漫长心灵的牵挂,是温暖的源泉。
在中华文化中,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深厚的意味,而“孝”是其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尽孝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用行动去表达。
| | 总结本课所学
|
板书
|
| 课程结束,与老师一起梳理本课知识点
| 呈现本课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
拓展空间
| 展示“家”在中国古代文字中的写法,探讨文字背后的意义
| 课下查找资料完成
| 通过古代文字进一步理解中华文化中 “家”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