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回复: 0

[选必3] 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导学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目标】
要点必背
核 心 素 养
1.识记复合判断的含义、构成及分类。
2.明确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常用联结项、真假判断、正确运用。
3.明确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常用联结项、不同情形、真假判断、正确运用。
4.明确假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常用联结项、不同情形、真假判断、正确运用。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组成、形式,正确认识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性质,学会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理解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理解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性质。
2.公共参与:理解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明确运用选言判断注意的问题,正确进行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框架体系】

6d7719db949fc52eec1e38c45863a1ec.png
【知识梳理】
议题一:复合判断及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2)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3)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联言支。
(2)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相符合。
(3)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1)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
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议题二: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叫作选言支。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
2.种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3.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4.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是真的。
5.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的可能情况。
议题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假言判断的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2.假言判断的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3.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关系的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4.正确理解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掌握假言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判断纠错】
1.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可能存在的判断。        (  )
2.各联言支都正确,联言判断才正确。        (  )
议题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从高原由西向东流下,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上。它的游泳技术很精湛,因而游得很精彩,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穿过了湖泊中的层层渔网,也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逆行到了著名的壶口瀑布,堪称奇迹;又穿过了激水奔流的青铜峡谷,博得渔民的喝彩。它不断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被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动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行了那么远那么久。一位老者为之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正确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1)从上述材料第一段中找出至少两个属于复合判断的句子,并说出其类型。
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年轻人对鱼进行评价的话,并判断其类型。你能否将其改为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若能,请改之。
2.某中学政治课在学习探究“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时,A 小组同学分别说了一个判断。
甲同学: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乙同学:要么玉碎,要么瓦全。
丙同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丁同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同学的判断分别属于哪种复合判断,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各种复合判断进行区分和运用的意义。
课堂评估
1.复合判断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根据断定的情况不同,复合判断可分为(   )
①联言判断  ②选言判断  ③假言判断  ④关系判断  ⑤性质判断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它来源于实践。”下列说法对该联言判断的逻辑判断正确的是(   )
A.该联言判断是真的                B.该联言判断是假的
C.该联言判断只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  D.无法判断
3.在假言判断中,常用的联结项为(   )
①要么……要么……  ②如果……那么……
③只有……才……    ④……当且仅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如果某人未犯法,那么某人未犯罪。”这属于哪种判断类型(   )
A.性质判断                B.关系判断
C.假言判断                D.选言判断
5.法院判决离婚的唯一条件是夫妻感情破裂。这属于(   )
A.联言判断            B.不相容选言判断
C.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D.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6.一个政府,只有不断地听取批评意见,才能够不断改进工作,不断进步。这属于(   )
A.联言判断            B.不相容选言判断
C.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D.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7.一个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这属于(   )
A.联言判断          B.不相容选言判断
C.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D.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8.“毛泽东既是革命家,又是思想家”,对此分析正确的(   )
①这是一个复合判断            ②这是一个简单判断
③“既…… 又……”是联结项   ④“是革命家”和“是思想家”是支判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取决于(   )
A.前件本身的真假     B.后件本身的真假
C.联结项是否恰当     D.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   )
A.两个联言判断     B.第一个是联言判断,第二个是选言判断
C.两个选言判断     D.第一个是性质判断,第二个是关系判断
11.我们奏响的时代凯歌强劲而响亮,我们绘就的发展蓝图绚丽而辉煌。与以上复合判断形式一致的是(   )
A.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B.2020年第二季度我国猪肉价格指数依然呈上升趋势
C.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
D.只要我们全党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实现伟大的目标
12.某同学违反了学校规章制度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向该学生宣布学校处理决定:“要么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停课反省,要么扣学分并当面向全班学生作出承诺不再违反。”那么该学生可能(   )
A.停课反省但不扣学分、不作承诺        B.不停课反省不作承诺但扣学分
C.既不停课反省,也不扣学分、不作承诺        D.既停课反省又扣学分、作承诺
13.下列判断中不包含充分必要条件的是(   )①只有年满18周岁,他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坚持并且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如果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就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答案
【判断纠错】1.×   2. √
议题探究
1.答案:(1)①“它的游泳技术很精湛,因而游得很精彩”,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穿过了湖泊中的层层渔网,也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这是一个联言判断。③“它逆行到了著名的壶口瀑布,堪称奇迹;又穿过了激水奔流的青铜峡谷,博得渔民的喝彩”,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其中分号前后又各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2)“这是一条勇敢的鱼”是根据“它逆行了那么远那么久”得出的,因此可以把年轻人的评价看作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即如果鱼逆行了那么远那么久,那么它是一条勇敢的鱼。这一判断可以改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它是一条勇敢的鱼,才会逆行了那么远那么久。
解析:第(1)问,要根据不同类型复合判断的内涵进行判断。游泳技术精湛是游得精彩的充分条件,因此“它的游泳技术很精湛,因而游得很精彩”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冲过……划过……穿过……躲过……”是对鱼的多种状况同时作出断定,因此它属于联言判断;“逆行到壶口瀑布”“穿过青铜峡谷”分别是“堪称奇迹”“博得渔民的喝彩”的充分条件,同时“它逆行……又穿过……”又是对认识对象多种情况的同时断定,是一个联言判断。
第(2)问,年轻人的评价中“逆行了那么远那么久”是“勇敢的鱼”的充分条件,因此它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可以通过调换前后件的位置,用“只有……才……”的联结项,把题干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改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2 .答案:(1)甲同学的判断是联言判断,其逻辑形式是:p并且q。乙同的判断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其逻辑形式是:要么p,要么 q。丙同学的判断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只有P, q。丁同学的判断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
(2)①正确区分和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可以帮助人们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②正确区分和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③正确区分和运用假言判断, 分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够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形成正确的关系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复合判断的类型和正确区分各种复合判断的意义。
(1),我们可以结合复合判断各种类型的含义和特征,分析材料中的判断分别属于哪一种复合判断,并表明其逻辑形式。
(2),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以及复合判断的特点,分析说明正确区分和运用不同复合判断的意义。
课堂评估
1.答案:D
解析:关系判断、性质判断属于简单判断,不符合题意,故含④⑤的选项均应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2.答案:A
解析:联言判断的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只有组成联言判断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关于认识的来源问题,例句中的各个联言支都是正确的,故A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要么……要么……”是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 是假言判断的联结项,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关键词“如果……那么……”可知,这是一个假言判断,故正确答案为C项。
5.答案:D
解析: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由此判断题干判断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故选D
6.答案:C
解析:依据“只有……才能……”联结项可以判断题干是假言判断。依据没有“不断地听取批评意见”就没有“不断改进工作”可以断定这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故选C
7.答案:B
解析: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或 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 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由此判断题干中的判断是选言判断。依据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这叫相容选言判断;一种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这叫不相容选言判断。依此判断,题干中的判断是不相容选言判断。故选B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复合判断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既是革命家,又是思想家”是一个复合判断,①③④分析正确;②分析错误,排除。
9.答案:D
解析:假言判断既然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 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假言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10.答案:A
解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并列复句,属于联言判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个并列复句,也属于联言判断。
11.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复合判断属于联言判断,与其相符合的只有A项;B项属于简单判断;C项属于选言判断;D项属于假言判断。
12.答案:A
解析:学校处理决定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其逻辑形式是要么p,要么q该学生可以选择“停课反省但不扣学分和不作 承诺”,也可以选择“不停课反省但扣学分和作承诺”,A符合题 意,CD排除,B中“不作承诺”说法错误。
13.答案:B
解析:本题为一道逆向选择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即“有之必然” “无之必不然”,其逻辑形式是当且仅当pq。②④符合“当且 仅当”的特征,排除。①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只 pq符合题意。③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如 p,那么q,符合题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3:18 , Processed in 0.77688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