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概念的概述》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 素养目标
| 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 科学精神:理解内涵和外延统一,掌握基本规律;理解概念思维形式反映事物本质属性。
公共参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框架体系】
【知识梳理】
一、概念的含义
1.含义:
(1)属性及其划分:
①属性:事物的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分为和非本质属性。
②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
(2)概念的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
2.表达形式:
(1)表达形式:。
(2)语词的多样性:① 语词形式多样:同一个概念可以有多个语词表达;
②表达内容多样:同一语词在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内涵:
(1)含义:所反映的事物的,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2)性质:说明事物究竟“是什么”。
2.外延:
(1)含义:具有概念所反映本质属性的事物的。
(2)性质: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
3.概念之间的关系:
(1)实质:不同概念在所指范围上的关系。
(2)关系:
①相容关系:在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种类
| 内容
| 图示
| 全同
关系
| 两个概念的外延
|
| 属种
关系
|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大的为,外延小的概念为
|
| 种属
关系
| |
| 交叉
关系
|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是相同的
|
| ②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
全异
关系
| 不具有相同部分
|
| 矛盾
关系
|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它们的外延之和该属概念的外延
|
| 反对
关系
|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它们的外延之和该属概念的外延
|
|
【议题探究】
1.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了某国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双方进行了一番问答。 “姓名?”
“雨果。”
“干什么的?”
“写东西的。”
“以什么谋生?”
“笔杆子。”
于是,宪兵在登记本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 笔杆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笔杆贩子。
(1)运用概念的有关知识,分析宪兵为什么会闹出笑话。
(2)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 “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作家”与“浪漫主义作家”之间是否存在种属关系?
2.有人将“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概念的外延关系画成下图。这种画法对吗?为什么?如果不正确,正确的图示关系应该是什么?
3.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只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
请你结合概念的基本特征,分析这一观点。
【课堂探究】
1.概念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名词。下列关于“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
A.概念是反映事物所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B.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C.一个语词只能表达同一概念 D.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
2.如果A可以分为B、C、D,则B和C的外延是( )
A.全同关系 B.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 D.反对关系
3.男同学和女同学的关系是( )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4.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有( )
①动物——马 ②太阳系——地球
③性质判断——判断 ④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图能够准确地表示出马克思主义 (a)、毛泽东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是( )
A.
B.
C.
D.
6.从概念的外延来看“马”与“白马”、“中国的首都”与“北京”是( )
A.全同关系、属种关系 B.属种关系、全同关系
C.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D.交叉关系、种属关系
7.中国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携手合作,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表明( )①“中国”属于“世卫组织”的外延 ②“中国”属于“世卫组织成员国”的外延③“中国”不属于“世卫组织”的外延 ④“中国”不属于“世卫组织成员国”的外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若A概念仅包含S、P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若B概念包含X、Y、Z三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则概念S 与P、概念X与Y的外延关系分别是( )A.全同关系 交叉关系 B.矛盾关系 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D.属种关系 反对关系
9.根据两个概念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划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下面S、P两个概念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是( )
A.
B.
C.
D.
10.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正确区分一个概念与其他概念的不同,我们就必须弄清楚它究竟反映什么,它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概念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属性 ②语词 ③内涵 ④外延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
1.答案:(1)雨果所说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写文章获得稿费维持生计,外延所指的对象是“作家”。宪兵所理解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贩卖笔杆子为生,外延所指的对象是“笔杆贩子”。所以闹出了笑话。(2)“作家”与“浪漫主义作家”之间存在属种关系,而非种属关系。解析:(1)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由“法国大作家雨果”“写东西的”可知,雨果所说的“以笔杆子谋生”指的是靠写作谋生。由“笔杆贩子”可知,宪兵认为雨果以贩卖笔杆子为生。宪兵没有正确理解“以笔杆子谋生”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故闹出笑话。(2)考查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作家”是属概念,“浪漫主义作家”是种概念,二者之间是属种关系,而非种属关系。
2.答案:不对。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选票除赞成票和反对票之外,还有弃权票,“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外延加起来,其外延之和小于“选票”的外延,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赞成票”和“反对票”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应是反对关系,正确的图应是:
解析:本题考查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题中图示把“赞成票”和“反对票”两个概念关系表示为矛盾关系,是错误的。
3.答案: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 维形式,其中,概念的内涵是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概念的外延揭 示的是概念“量”的规定性。“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这是对狭义的文化的内涵的准确描述,揭示 了其实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仅仅描述了狭义的文化的外延一方面的内容,狭义的文化的外延还 应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的基本特征包括概 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从质的角度揭示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 性;外延是从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范围和对象。只有准确掌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实质。据此分析材料中狭义 的文化这一概念即可。
【课堂探究】
1.答案:B
解析: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不是所有属性,A错误;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 概念,同一概念也可以是不同的语词,C错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D错误。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B正确。
2.答案:D
解析:首先,B、C、D之间不能相容,所以可以排除全同 关系和交叉关系;其次,B、C、D的外延之和等于A的外延,那么,B和C的外延之和小于A的外延,可以判定B 和C的外延是反对关系。故选D。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把握概念外延的相关知识。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则这两个概念是矛盾关系。男同学和女同学属于矛盾关系。故选A。
4.答案:B
解析: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两个概念间就是属种关系,①④符合这一特点,故正确答案为B项。②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属于种属关系, 均不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因此B符合题意,A、C、D均应排除。
6.答案:B
解析: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属种关系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而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全部重合的关系,“马”的部分外延与“白马”的全部外延重合,属于属种关系,“中国的首都”与“北京”的外延全部重合,属于全同关系。故选B。
7.答案:B
解析:我们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概念的外延,应判断该对象是否具有该概念的内涵。很显然,“中国”不具有“世卫组织”的内涵,而具有“世卫组织成员国”的内涵。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8.答案:C
解析:两个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若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二者就是矛盾关系;若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二者就是反对关系。 据此可知,概念S与P是矛盾关系,概念X与Y是反对关系,C正确。
9.答案:D
解析:所谓不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不具有相同部分,具体形式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D反映的S、P两个概念外 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是矛盾关系,符合题意。A是全同 关系,B是属种关系,C是交叉关系,都属于相容关系,均不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就必须弄清楚该概念的内涵;要知道一个概念究 竟指的是“谁”,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有哪些”,就要弄清楚该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其基本特征。③④入选,①②排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