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新课
| 议题一:以和为贵选调解
展示情境:
小兵在实习期间被王老板以专业不对口为由辞退了,双方因工资等问题发生争执。小冯准备到人社局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工会主席王姐觉得为这点儿事就去打官司费时耗力,便耐心开导二人,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谅解,王老板还为小冯介绍了一份新工作。
1.结合上述场景,谈谈解决纠纷的方式有哪些?应该优先选择哪一种?为什么?
2.何为调解?调解制度包括哪些内容?本例中的调节属于什么类别的调解?有什么特点?
教师分析:
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纠纷的解决方式选择是多元的。不过,诉讼方式可能导致双方当事人伤和气,耗时费力、破坏和谐、影响心情。相比之下,调解往往成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
……
总结:
一、以和为贵选调解
1.调解的含义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
2.我国的调解制度(类型)
查一查:人民调解委员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提示:人民调解法第七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群众性组织,其本质是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
判断: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独立调解民间纠纷的国家公权力机构。
人民调解机构是政府机构。
知识总结:
3.人民调解(被誉为伟大的“东方经验”)
(1)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
(2)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
(3)效力: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4.行政调解
(1)含义:
行政调解又称为“政府调解”,是由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调解,主要适用于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案件中的纠纷。
例如: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损害他人财物等情节较轻的。
【知识整合】阅读教材,全面理解“调解”。
【练习】判断情境分别属于什么调节?
议题2:便捷经济选仲裁
情境创设:观看视频,了解什么是仲裁?仲裁与诉讼有什么区别?适用于哪些范围?
判断以下材料,哪些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为什么?
材料一:小何因所购商品房存在质量问题与开发商发生纠纷。
材料二:小李和小慧在离婚期间因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发生争执。
材料三:某企业因发明专利申请被驳回与行政机关发生争议。
材料四:王某因工作与同事发生纠纷打架,对公安局的处罚不服,可以向市公安局申请仲裁。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总结:
二、便捷经济选仲裁
1.仲裁的类型
①类型: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
②常见类型: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商事仲裁。
2.商事仲裁
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
3.商事仲裁制度
①或裁或审: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②协议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③一裁终局: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
情境1:A公司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B公司为此提供担保。贷款到期后,A公司无力偿还。B公司答应替A公司偿还借款,但前提是需持有A公司20%的股权。后来,B公司依约向银行偿还了A公司的欠款,但A公司却反悔了。后经协商无果,B公司向广州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A公司返还欠款及利息,得到仲裁委员会的支持。
案例2:王大哥是某工厂的职员,终于熬过了疫情期间的歇业期。到了工厂重新开张的当日,工厂却告诉王大哥,不再继续雇佣他。王大哥向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仲裁申请,仲裁委判定工厂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提前告知王大哥被辞退事项,应赔偿王大哥的损失。
案例3:农民老王遇到一件烦心事,村委会以他的女儿已经嫁到外村为由,要收回她女儿承包的土地。可是,老王的女儿户籍并没有迁出该村。于是,老王向县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委依法判定村委会的做法违法,责令其改正。
结合上述三则案例,分别属于哪个仲裁的种类?
总结:
4.仲裁的特点
具有自愿性、灵活性、便捷性、经济性、影响小。
仲裁与诉讼有什么不同?
议一议:商事仲裁与劳动争议仲裁的区别
判断:
(1)仲裁是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裁决没有法律效力。( )
(2)在我国,仲裁委员会隶属于国家行政机关。( )
(3)仲裁审理公开进行,一裁终局。( )
| 思考回答问题
联系情境和课本,思考回答问题
联系情境和课本,思考回答问题
| 提高信息提取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区分仲裁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