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回复: 0

[选必2] 4.2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教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 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教学设计
课题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高中政治
年级
课标要求
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
核心素养
1. 政治认同:坚持权利义务统一原则,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不得妨碍他人合法权利。
2.科学精神:辨清不同民事权利的法定界限,明确作品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使用的条件。
3.法治意识:不动产权利人在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同时,应该注意到相邻方的合法权利。树立依法承担责任意识。
4.公共参与:有限制地行使民事权利。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网购事件、民法典条例等资料阐述民事权利的限制内容及对人身权知识产权的限制,初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梳理界限意识。
2.学生能通过情境案例资料和六尺巷等视频说出相邻关系及其处理,初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保护相邻方权益的观念。
重点
对人身权利、知识产权的界限;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难点
对人身权利、知识产权的界限;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林某在某电商平台注册了一家店铺,并通过了实名认证。云某通过网络在该店铺订购了一条某品牌的裤子。收到货品后,云某发现货品与网页宣传不符,就发表了买家评论并给予差评。之后,双方为此产生争议,云某又追加评论,谈了自身感受。林某对此大为不满,向人民法院起诉云某侵害名誉权。
问:你在网购时给过差评吗?你认为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解析:根据最高法公报案例:网络交易中买家给“差评”若不是出于恶意诋毁商业信誉的目的,则不属于侮辱诽谤行为。案例中云某对商品质量及经营者服务的评价仅是个人对商品及服务的情感表达,并没有诽谤、诋毁、损害等违反法律的行为,不构成侵权。民法强调对权利的保护,而权利通常意味着人们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某一种行为的自由,但是,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提高信息提取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讲授新课
议题一:民事权利有限制
思考:给不满意的商品和服务打差评是我们每个人消费者的权利,但是我们能意气用事,随意打差评吗?要注意什么?
呈现《民法典》条例。
点评:不能。要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在互联网时代买家、卖家要共同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和网络道德规范。
总结:
  • 民事权利有限制
1.限制的内容
(1)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
(2)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2.对于人身权设定了界限
(1)表现: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2)原因:这些行为是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所必需的。
(3)例外: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
情境案例:
镜头1:小王同学在写一篇作文时,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望着窗外一片白茫茫的大雪,我不由自主吟咏出了岑参的著名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镜头2:李教授在撰写自己的专著时,使用了一幅照片。因为联系不上这幅照片的作者,他在著作中注明,请作者及时与自己联系,以便支付相关使用费用。
镜头3:张老师在撰写一篇论文时,引用了知网上三篇论文中的观点。他在论文的“参考文献”中,注明了这些观点的出处、作者及发表期刊。
请判断以上行为是否侵犯著作权?为什么?
总结:
  • 民事权利有限制
3.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在著作权上表现明显)
(1)作品的合理使用
处理: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
情形: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为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
(2)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处理: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
情形: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在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等。
【知识整合】区别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
【能力提升】
议题2: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视频:六尺巷的故事;一箭双雕遇见民法典。
问:你收获了什么?
总结:
二、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1.相邻关系
(1)实质: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
(2)类型:包括相邻用水、排水,相邻通行,相邻不动产利用与管线安设,相邻通风、采光、日照,相邻有害物质排放,等等。
2.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1)原因:
邻里之间如果在排水、通行、通风、采光、观景等方面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侵权纠纷。
对于保护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2)处理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结合情境,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制品,联系情境,思考回答问题
得出民事权利的限制内容及对人身权的限制。
创设情境,得出对于知识产权的限制。
提高学生兴趣,得出相邻关系及其处理。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小结。
跟着回答所学内容。
形成框架,将理论系统化。
板书

7724fd274402eda8c020f04f3bd1e08f.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0:59 , Processed in 1.25209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