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必修3] (教案一)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2842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 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
第八课围绕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重在从宏观上说明建设法治中国的措施,国家提出来了 位一体"的奋斗目标。主要探究了法治国家的内涵,建设法治国家的举措,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法治政府的标准,建设法治政府的举措,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第一框 法治国家,阐述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系统阐释了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党和国家统筹和谋划。
【教学目标】
  • 1.了解法治国家的概念和意味着什么。
  • 2.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要求。
  • 3.理解怎么样建设法治国家。
  • 4.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 【核心素养】
  •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相信依法治国下的中国能够成为法治国家。
  • 科学精神:通过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具体学习,明白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 会的参与与推动。
  • 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做到尊法学法懂法用法。
  • 公共参与:通过资料查询和合作探究,理解法治中国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教学重点了解法治国家的概念和内涵要求。
  • 【教学难点】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和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违宪案例》
思考:从视频中的违宪案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值得纪念的人孙志刚,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法治进程。
  • 新课讲授:

  • 议题一:什么是法治国家?  
  • 探究活动一:观看视频《孙志刚案促进收容遣送制度废止》
  • 探究问题: 1.《孙志刚案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孙志刚之死也暴露出当时国家机关运行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
  • 2.《收容遣送办法》是"良法"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该法规最后被撤销的依据又是什么?
  • 3.结合上述对孙志刚案的反思,请定义你理想中的法治国家。(结合教材进行说明)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探究问题参考答案
1.《孙志刚案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孙志刚之死也暴露出当时国家机关运行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
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侵犯了公民的基本生存权。
孙志刚案反映了我国现在其实存在着一种对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公正的治理结构,包括收容遣送制度、劳动教养制度,也包括对警察权力界定的问题。
宪法保护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让那些处于下位法的法律法规、文件甚至个人的一些命令裁减。打击恶法,必须使宪法落到实处
2.《收容遣送办法》是"良法"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该法规最后被撤销的依据又是什么?
不是良法,是恶法
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
3.结合上述对孙志刚案的反思,请定义你理想中的法治国家。(结合教材进行说明)
  •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 1.什么是法治国家?   
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2.法治国家的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坚持良法之治
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表现: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原因: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议题二:怎样建设法治国家?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问题。……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实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探究问题:从习近平的讲话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怎样建设法治国家?
学生讨论回答:奴隶制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 建设法治国家
  • 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总要求:① 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 ②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     具体内容:(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探究活动观看系列图片《中国——一个以实际行动彰显根本法权威的国家》

a3cfd4fd7d8350c76dff07fefe36855d.png
探究问题:1.结合上面图片说明我国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坚持推进了哪项工作?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2.你认为中国推进这一工作依据是什么?这给法治国家建设怎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全面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各项工作法治化,建设法治中国
  • 具体内容:(1)推进宪法实施
  • 原因: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 要求:①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 ②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探究活动观看视频《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探究问题:1.结合视频内容,请总结中国法律体系建设成果及该体系所呈现的特点。
2.你认为中国所构建的法律体系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有何帮助?这给法治国家建设怎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立法,支持司法,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 建设法治国家
2.建设法治国家具体要求
  •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 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 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     特点:①中国特色社会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 ②法律层级:我国主要的法律规范有着不同层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 探究活动五:建设法治国家是否做到有法可依就足够了呢?你认为更重要的一步是什么?中国做到了吗? 观看视频《中国——一个让”民告官“不在成为无稽之谈的国家》
探究问题:1.你认为"民告官" 成为常态化现象的背后离不开哪些主体的积极作为?彰显了什么机制的完善?2.这一现象有何积极意义?这给法治国家建设怎样的启示?(要健全什么机制?各政治主体应当如何担当?)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 2.建设法治国家具体要求
  •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 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 司法机关: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知识拓展:法律的实施环节

21105f07503204ad9393368c672c8ce6.png
思考:从国家机关、公民、整个国家多个角度分析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1)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2)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 本课小结:

3496232836a52706adba707591a59f57.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22:19 , Processed in 0.81611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