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必修3]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导学案)2905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导学案
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杨晓建
【预习案】
依法治国
一、我国法治建设历程
(一)产生和作用
1.法律是(                      ) 的产物。
2.法律体现着(          )的意志,是(             )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                 )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          )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二)我国古代的法律发展
1.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           )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2.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3.(     )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我国近代的法律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四)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意义
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         )的创新和发展。(         )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2.具体观点
(1)法律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               )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阶级社会中法律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                                     )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法的发展规律(决定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            )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历史上四种类型的法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                          )。
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      )领导的(        )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5)法律的内涵(法与社会规范)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
法是(                           )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        )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         )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          ),既平等地(         ),也平等地(         )。
法是(                )的社会规范。
(           )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               )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               
                )的活动。
法是(                                  )的社会规范。
在任何国家,(       )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                )。
(6)法律的职能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          ),又具有(           )。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
(                    )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            
)的作用。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五)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1.形成了(                                     )。
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                      ),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                                 )不新提高,法律在(
)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2.(                     )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建立健全(                             ),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
),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                   ),坚持(                    ),坚持(                            ),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                            ) 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                )。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事实表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                    )等权利。
结论: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                       )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           ) 领导的、(          )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讲授案】
总议题:  法律,社会发展的准绳
议题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法系
议题二:法治,为何要坚持?
议题三:如何维护法律的权威?
议题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法系
自主学习:古代与近代的中国法律发展
结合预习,快速浏览教材,自学知识:
Ⅰ法律的产生和作用?
Ⅱ我国古代的法律发展?
Ⅲ我国近代的法律发展?
(提示:本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可以提前预习、了解和感悟中华法系的源远流长)
材料:
    有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有些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然,法律则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
材料: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中,出土了大批秦简,包括《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锺》、《为吏之首》、《日书》等。简文内容反映了战国到秦始皇这一中国从诸侯割据转向中央集权制时期政治、经济,尤其是法律方面的内容。这些法律文书向人们展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法律状况,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其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名词点击:
中华法系
    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重点突破: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结晶
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结合教材,分组探究:
Ⅰ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有何意义?
Ⅱ请梳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具体观点?
Ⅲ分享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法律的名言。
(提示:这是本课第一个重点内容,请同学们提前预习并识记知识点。并请同学们课前查找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法律的名言,和同学们分享;查询《罗马法》《唐律疏议》《美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条文,思考法律与规范的关系。)
材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恩格斯说:“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名词点击:
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执职业规范等。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材料: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106条。被称为五四宪法。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会二次会议、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
2020年2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一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据悉,这批典型案例都是检察机关刚刚办理的案件,且属于疫情防控期间常见易发的案件类型。其中,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两件,分别为湖北省嘉鱼县尹某某妨害传染病防治案、四川省仁寿县王某拒不配合防疫工作,妨害公务案。诈骗犯罪一件,即江苏省南通市张某发布卖口罩的虚假信息,实施诈骗案。造谣传谣犯罪一件,即辽宁省鞍山市赵某某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案。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一件,即福建省武夷山市陈某某涉嫌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案。此外,还有其他涉疫情犯罪一件,即河北省隆尧县赵某某寻衅滋事案。
材料:
案例一:
    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
案例二:
    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接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向农户支付购粮款。
理论升华:当代中国的法治光辉
结合视频和教材:
Ⅰ感悟当代中国的法治进程
Ⅱ谈谈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的成就
(提示:这是本框题的另一个重点问题,请同学们提前识记相关知识点。)
结论: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复习案】
1.自行梳理知识树。
2.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自原始社会末期至近代,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中国制定成文法开始于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西汉时期法律开始“儒家化”,强调礼法结合 
完备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标志 
中华法系作为最古老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在夏朝,错误;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正确;唐朝时期形成的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形成,正确;中华法系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律文明,错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关于我国法治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
党领导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
我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错误;我国第一部宪法是在1954年颁布的,错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逐步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目前正在全面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④正确。
4.请以“中华法系的发展”为话题,写一篇150字政论短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9:45 , Processed in 0.75522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