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必修3]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2870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1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导学案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学习目标
1. 必备知识:了解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中华法系;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全面掌握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关键能力: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科学性;学习和初步形成运用马克思注意法律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看待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白我国法治的渐进性。
二、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马克思注意法律思想的科学性;知道我国法治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依法治国的信心。
2.科学精神: 通过我国法治历程的学习,明白我国法治的渐进性;通过学习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3.法治意识:知晓依法治国方略已经写入我国宪法,生活中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4.公共参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全面掌握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学习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全面掌握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自主学习】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 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及评价。
(1)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时间
状况
春秋战国时期
西汉时期
唐朝时期
鸦片战争后
(2)评价:
(3)名词解释:中华法系。
2. 中国近代仁人志士的变法为何归于失败?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3.法律的产生、发展历程和本质。
(1)法律的产生。
(2)法律的本质。
(3)法律的发展历程。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取前人,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础上创立的,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特别是法律现象,如法的产生、本质、发展规律等重大问题而形成的基本理论观点。
1.法的产生:
2.决定因素:
3.法的历史类型:
4.法的特征。
(5)名词解释。
制定:
认可:
社会规范: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的启示。
2.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简写)
3. 法治建设成就的经验。(拓展,不必全面,不作要求,重在引导拓展思维)
4.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拓展,课上完成,也可查阅资料完成)
【自主构建知识框架】
【自主学习效果检测】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设梦想最终归于失败。其原因在于(  )
①法治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②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③他们试图移植的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不适合中国
④一国法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集中表现为(  )
①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不断发展
②建立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④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 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施法治可以(  )
①保证公民的各项权利
②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④消除现阶段基本矛盾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自主学习效果检测】
1.D   2.D      3.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9:49 , Processed in 0.94571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