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必修3] 8.3法治社会(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同步精讲优质新课件+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3法治社会(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自觉认同、理解、支持和拥护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
科学精神:理解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做法和意义。
法治意识:树立法制意识,自觉学法、信法、用法。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法治社会的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加快建设法治社会主要有哪些重点》。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议学情境:
播放视频《文明养犬绝不只能挂在嘴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第三十条 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凭动物诊疗机构出具的免疫证明向所在地养犬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
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做好本辖区流浪犬、猫的控制和处置,防止疫病传播。
县级人民政府和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农村地区饲养犬只的防疫管理工作。
饲养犬只防疫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法治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法治社会的含义: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法治意识: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治实施: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实施效果: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多种方式解决纠纷。
2、法治社会的具体表现:
(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法治意识——信法)
表现: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知识拓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的条件?
第一,制立良法。良法必须紧扣本国实际,否则立法就是无本之木。
第二,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灵魂,也是培育国人法律信仰的关键。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三,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不仅事关政府的光辉形象,而且关乎民众法律信仰的形成。
第四,注重守法。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普法教育,让普通百姓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守法。
2、法治社会的具体表现: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法治实施——守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表现:无论是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要求得以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知识拓展:区分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和解: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就已经发生的争议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
调解: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
仲裁: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第三仲裁机构(具有公认地位的)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通俗理解就是让大家来评评理。
诉讼:诉讼俗称“打官司”,在纠纷主体参与下,由法院解决纠纷的活动,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议题二:建设法治社会
议学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内在逻辑,强调了法治社会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宪法实施的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对推动形成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和弘扬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设立国家宪法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宪法意识;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落实宪法规定的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和国家标志制度;作出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和制定香港国安法,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和修订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根据宪法精神和有关法律原则,采取创制性办法及时妥善处理辽宁拉票贿选案有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丰富宪法实施的实践,提高宪法实施水平,推动宪法实施发生了开创性、历史性、全局性变化。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视频和材料,思考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①原因: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②要求:
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①多元主体: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②社会规范: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名词点击:
社会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多元共治)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具体要求:
①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知识拓展: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
受援对象一般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具体要求:
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②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③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2.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1)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2)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课堂小结】

50f74dec9bc184522ecf0bf195c49430.png
【实战演练】
1.某区人民法院紧扣“数字经济、数字城区、数字治理”三位一体发展思路,率先推进法院解纷平台与基层治理平台融通联动,实现矛盾纠纷一揽子收集上报、一盘棋分拨处置、一竿子跟踪督办、一口径监督考核,实现了辖区矛盾纠纷从多发频发向少讼无讼转变。该做法的成功得益于(   )
①整合司法力量,强化基层治理            
②发挥技术优势,扩大司法职能
③聚焦人民诉求,提升司法效率            
④减少司法诉讼,增强治理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年12月29日下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修正通过了《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正后的《条例》,将大足舒成岩摩崖造像、妙高山摩崖造像也纳入大足石刻保护范围,调整了大足石刻保护管理的执法主体并明确规定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人据此认为,良法之下必有大足石刻的有效保护。下列选项对该观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①良法乃善治之端,观点认识到立良善管用之法的重要性
②观点认为,修正《条例》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观点未看到法治政府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重在执法
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观点忽略了法之必行的必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根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重庆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列不属于法治社会建设措施的是(   )
①不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精心挑选服务对象
③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好各类社会规范的作用
④强化道德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法治”,首次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个章节专门部署法治建设,围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法治环节,提出了今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措施。下列属于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的是(   )
①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②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③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④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CC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9:45 , Processed in 0.84013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