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回复: 0

[必修1] (教案三)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教学设计-2022-2023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基本信息
课程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应章节
综合探究一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题目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一、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
学生通过前面四课书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历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创立、发展、完善的过程等内容,为本课学习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教材分析】
高一学生生于新世纪,和新世纪的中国同成长,享受着现有生产力水平带给他们的一切,但对于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感受并不深刻,并对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观点理解也并不深刻。
【解决办法】
采用课前预习——确定议题——小组合作探究——分享展示——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教材(内容)解析
【教材地位】
本探究是对前四课的概括与凝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一方面着重于引导学生能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一般规律有着深刻认识,另一方面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坚持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

9d5e86ea0a3c110dafe57ecbf464abbc.png
【内容框架】
三、设计思想
【立足课程设计议题】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的要求,本综合探究旨在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教学方法连接教学】
通过设计议题来统领整个教学活动,以课堂导入——确定目标——参与式学习——总结升华的闭环式教学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个人探究到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交互式、探究式的教与学关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四、目标达成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比较各种社会形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了解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3.梳理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科学精神: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难点】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六、资源与工具
教材、PPT课件、学案、板书。
七、预设过程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分钟)
导入新课:习近平总书记: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思考:为什么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
新课讲授:出示目录
目标确定
(1分钟)

9d5e86ea0a3c110dafe57ecbf464abbc.png
第一课时:
第一幕:回看走过的路——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探究活动一:出示图示

26e25be727a07c5cc1e085131b76c191.png
探究问题:推动社会形态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分析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生产力和生关系二者的关系上入手,请看下面材料,

cac2943bf50e2a287917e40ce8829971.png 材料一: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探究问题:
(1)结合材料一中马克思的观点,分析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过程。
提示(1)手推磨代表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蒸汽磨代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材料观点表明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①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因而必须要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经济基础的
探究总结:
  • 生产力: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8f51a3d32e11da503853ee6a57178cd0.png
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二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b04d3dcf2c108392f5e109a6a65e2de.png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原来由它所建立并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至不能继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继续维持它的存在;而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所以,旧生产关系的灭亡、新生产关系的创立,都是客观的必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43c61197e932a58bd7b56aefa08f2475.png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起反作用
(1)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它形成以后不到100年的时间内所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就是一个证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原有的生产关系上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之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阻碍作用分为两种情况:
①当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状况及其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当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状况及其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阻碍作用。
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强调:人们不可以随意选择生产关系。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建国初期人民公社制的较高的生产关系形式同农业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是不相适应的。
由此可见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它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定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5.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四者的关系:

a523dac4a157c83620a48e202284e0f5.png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改变
最终结论: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般进程。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幕:回看走过的路——如何看待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
探究活动二:观看视频《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探究问题:同为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英、法两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建立的过程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比较英、法的发展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我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君主立宪制,即“有限君主制”也称为议会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
(2)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用共和政体。
(3)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4)英国的“光荣革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开启了先例。
法国民主共和制形成的条件
(1)政治上:从法国大革命结束法国封建君主制度开始,法国政体和政权更迭频繁,君主制和共和制反复斗子,最终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法国民主共和制真正确立
(2)经济上:法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上:法国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是法国特殊国情决定的。
以上是别人的路,下面再看我们自己的路
探究活动三:出示图示《救国坎坷路》

2d3cd3e426195c32ee01a836366208f7.png
探究问题:为什么我们国家进行了无数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我国特殊国情决定的
最终结论:
1.判断一种社会制度是否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世界各国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1)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历史发展道路有不同表现
(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
第三幕:远眺前行的路——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探究活动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历史视角看: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宝贵成果,我们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必须倍加珍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从党的历史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探索,取得重要成就,也经历了严重曲折;在历史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发展大踏步赶上时代。
材料二:从世界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与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相比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可能是资本主义道路。近代以来照搬西方制度的教训已经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与苏联模式相比较,中国可以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另-种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以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其他落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相比较,中国的现代化是自主选择探索的道路。一些落后国家没能跳出所谓“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发展标准和模式,不仅没能实现发展,又丧失了自身独立性。西方制度的“飞来峰”,并没能有效解决当地人民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紧迫问题。着眼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虽充满曲折,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探究问题: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能否找出当今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真理也是历史的必然
最终结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得到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 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第二课时:
课堂测试

课堂总结

1b0172ac1fa56c96ab77c73850890844.png
八、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知识】
1.认识和比较各种社会形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梳理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拓展知识】
九、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十、学习评价与作业设计
1.知识评价:根据本课时教育教学目标,从课堂提问、课堂检测、课后作业来进行。
2.学习评价:根据学生听课状况、思考深度、合作探究等方面进行,以激励评价为主。
3.行为评价: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从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做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此部分评价作为课后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在课堂呈现。
十一、教学板书

1b0172ac1fa56c96ab77c73850890844.png 【主板书】
      
【副板书】
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反馈,截取要点进行板书。
十二、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十三、相关附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0:56 , Processed in 1.96341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