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回复: 0

[必修1] (教案三)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时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基本信息
课程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应章节
第三课第一框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80分钟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题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一、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
本课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学生经过两大课时的学习,已具备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时间的发展的认识,明白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但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如何推进,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材分析】
本框的知识学理性比较强,传统意义上来说显得有些枯燥,学生在基本概念理解,综合思考上难度不大,但是我们如何摆脱说教式的方法,让学生内心自觉地认识到四个自信的重要性,才是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解决办法】
采用课前预习——确定议题——小组合作探究——分享展示——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教材(内容)解析
【教材地位】
本课时属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第二框,本框包括两目,第一目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阐述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同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第二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阐述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改革开放的进程2.改革开放的意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内容框架】

三、设计思想
【立足课程设计议题】
紧紧围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指导,以促进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设计原则,坚持学科知识、生活常识、其他学科知识相互交融的知识要求,力求做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本课时内容设计了一个主要议题:“1978——  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成功主要让学生所给定的情境材料中,能够将对四个自信的被动理解,在可视化素材下,转为主动理解。
【教学方法连接教学】
通过设计议题来统领整个教学活动,综合运用TBL、BOPPPS等教学方法,以课堂导入——确定目标——参与式学习——课堂检测——总结升华的闭环式教学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个人探究到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交互式、探究式的教与学关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达成目标培育素养
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坚定四个自信,促进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四、目标达成
【教学目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2.四个自信的内容及关系。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引导学生坚定地树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2.理性精神:引导学生从实践的检验中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实现路径】
1.以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改变,树立四个自信;
2.在追溯改革开放发展史中,深刻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必须坚定不易走我国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解决方法】议题引领——学生探究——总结提升。以议题“1978——  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成功为线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视频通过合作探究,材料分析,找关键大事件,并用一句话概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标志性的事件。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四个自信,进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六、资源与工具
教材、PPT课件、学案、板书。
七、预设过程
【设计思路】

be2d5cfe076458c9c3b11a36d3b41f28.png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bb7f4160014eecc648e6645608e49e7.png
【激发兴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法是哪一年提出来的?”作为课堂线索到入,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重点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梳理清楚。
目标确定

86e5c18e452101876263eca7ac70e823.png
【设计意图】确定学习方向和范围,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
活动一:
自主学习

a063847accab87cfa9c4cec496cba8c9.png
0e4a4c8ad07377c7591ab8d686704b39.png

eb1049c58530936649da72122046c1ca.png
【自主学习】
  • 抛出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提高学生快速把握有效信息的能力。
  • 给出问题内在时间逻辑,一方面帮助学生整理自主学习中收集的众多咨询,另一方面为后续教学内容的铺开奠基。
【自主学习教师总结及拓展】
在学生结合自身实情的反馈中,教师一方面提炼学生的主要观点,另一方面对改革开放来的四个理论做补充和完善。
过渡:

35c2641b1149beee72871a72f54636a3.png
e30fcf81b5c4331b430cb522fe1989a4.png
【过渡内容】
  • 点出框目一的四大理论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 抛出新设问: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成功。
活动二:
合作探究+议题式分析

99a0a01ff11846699270b2ebe5f9a0ec.png

cebe5051292935681b01a709616fd976.png
a1336b9558cff6e8f94ce814497e5a43.png
【设计意图】
  • 以视频直观呈现,引导学生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各类成就。即点出四个自信的“是什么”逻辑。
  • 议题式追问,改革开放取得成绩的原因探寻。即点出四个自信的“为什么”逻辑。
  • 教师总结梳理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坚定不移坚持四个自信的素养要求。
课堂测试

6f160af4ac2091cad285fc510e2f0cb2.png
381952170fec7932a2b5955362b27a31.png

05e86546365ec24beadbc83e567ec2aa.png
课堂总结

9396b53fed21b644359d06697bb34eaa.png
八、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
2.邓小平理论主要贡献。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贡献。
4.科学发展观主要贡献。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主要贡献。
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拓展内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部分内容的产生背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学习能力】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培养。
3.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九、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式学习方法】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自主学习的成果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参与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议题式教学法】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议题引导教学,预设好情景,分配好任务,把控好节奏,总结好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
【TBL ( Tea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通过议题或者“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促进创造性的学习与发展。
【采用一定的BOPPPS教学法】情境导入——确定目标——参与学习——课堂检测——总结提升闭环式的教学活动。
十、学习评价与作业设计
【学习评价】
1.知识评价:根据本课时教育教学目标,从课堂提问、课堂检测、课后作业来进行。
2.学习评价:根据学生听课状况、思考深度、合作探究等方面进行,以激励评价为主。
3.行为评价: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从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度来评价。此部分评价作为课后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在课堂呈现。
【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题(见习题册)
2.查阅资料,简要阐述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含毛泽东思想。
十一、教学板书
【主板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副板书】
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反馈,截取要点进行板书。
十二、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十三、相关附件
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0:56 , Processed in 2.09074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