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必修1] (教案三)3.1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时01:伟大的改革开放
基本信息
课程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应章节
第三课第一框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45分钟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题目
伟大的改革开放
一、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
高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之初中历史就已经对改革开放的知识有所涉猎,因此,学生拥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学习难度不大。
现实生活中学生能体会到的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具体事例较多,比如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已经通过家人、朋友、老师等有了初步了解,拥有较好的生活基础。
当今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伟大的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经济在疫情时代的突出表现,更增加了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与认可,从这个角度而言,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并付诸实践拥有良好的时代背景。
【现实问题】
本框的知识学理性比较强,传统意义上来说显得有些枯燥,学生在基本概念理解,综合思考上难度不大,但是我们如何摆脱说教式的方法,让学生内心自觉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才是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解决办法】
采用课前预习——确定议题——小组合作探究——分享展示——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教材(内容)解析
【教材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的第一框题。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第二课开始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本课承接前一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继而讲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后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自然过渡作用。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框架】

787be4a65ce2a1d1dc56a70b1af4a4ed.png
三、设计思想
【立足课程设计议题】
紧紧围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指导,以促进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设计原则,坚持学科知识、生活常识、其他学科知识相互交融的知识要求,力求做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本课时内容设计了两个议题,一是“探索改革开放的进程,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出来”,让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相对深刻的认知,这是第一层次要求,第二层次要求是让学生在小组探究中明白各阶段我们所面临的背景的变化和探索主题的变化,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让学生从自身认知的角度感知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方法连接教学】
通过设计议题来统领整个教学活动,综合运用TBLBOPPPS等教学方法,以课堂导入——确定目标——参与式学习——课堂检测——总结升华的闭环式教学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个人探究到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交互式、探究式的教与学关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达成目标培育素养】
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促进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四、教学目标
【教育教学目标】
1.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
3.改革开放的历程。
4.改革的实质。
5.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
1.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的历程及阶段,改革的实质
【解决方法】议题引领——学生探究——总结提升。以议题“探索改革开放的进程,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出来”,推动学生共同探究,并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变:变革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中与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地方;不变:社会主义的性质没有改变,从而总结出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我国的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难点】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解决方法】议题引领——学生探究——总结提升。“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概括改革开放的意义”为议题,,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从自身可感知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改革开放的意义,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六、资源与工具
教材、PPT课件、学案、板书。
七、预设过程
【设计思路】

48df89ce77e6ee35d8abfa98bde8923d.png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这位老人是谁?请你说说你对这位老人的印象有哪些?最深刻的是什么?
激发兴趣】通过耳熟能详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进而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重要性。
目标确定
1分钟)
1.探索改革开放的进程?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出来。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设计意图】确定学习方向和范围,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
参与式学习(30分钟)
1.自主学习
1、探索改革开放的进程?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出来。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2.小组合作探究一
根据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与分享。

dcc2d9826567e6599b3d0cdee3a95833.png
3.小组合作探究二
国家层面→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个人层面→全面小康、共同富裕
4.教师总结
根据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分享的结果,找到共性和个性呈现,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知识,让教学过程和教学知识融合。

17f437dc6244470737df2611a5758c47.png
【1.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制定的学习任务,熟读教材5分钟,对预习的内容再次加深印象,同时解决一些常规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究改革开放的总体发展历程并划分阶段,让学生在分享探究成果的同时理解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激发不同组别之间的思维碰撞。同时教师抓住课堂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变与不变,变:变革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中与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地方;不变:社会主义的性质没有改变,从而总结出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我国的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3.小组合作探究二】
让学生结合实际,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概括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改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教师总结】根据所设置的问题和学生呈现出来的结果,将这些反馈与课堂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课堂测试
2分钟)

cd788145948bedf738670aae6e80b70a.png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主要是辨析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课堂总结
2分钟)

037c0c5d1cec6e437a381a22a75b03aa.png
【知识总结】引导学生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深化认知。
【情感升华】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结语,呼应教学目标。
八、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1.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
3.改革开放的历程。      4.改革的实质。
5.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拓展内容】
改革开放历程中各阶段的背景。
【学习能力】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培养。3.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
提高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自觉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九、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式学习方法】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自主学习的成果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参与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议题式教学法】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议题引导教学,预设好情景,分配好任务,把控好节奏,总结好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
【TBL ( Tea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通过议题或者“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促进创造性的学习与发展。
【采用一定的BOPPPS教学法】情境导入——确定目标——参与学习——课堂检测——总结提升闭环式的教学活动。
十、学习评价与作业设计
【学习评价】
1.知识评价:根据本课时教育教学目标,从课堂提问、课堂检测、课后作业来进行。
2.学习评价:根据学生听课状况、思考深度、合作探究等方面进行,以激励评价为主。
3.行为评价: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从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感知、生活中对改革开放的评判等方面进行评价。此部分评价作为课后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在课堂呈现。
【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题(见习题册)。   2.查阅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
十一、教学板书
【主板书】
                  伟大的改革开放   一、必要性    二、历程   三、意义
【副板书】
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反馈,截取要点进行板书。
十二、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 课堂容量过大,面面俱到,时间不够,因此要牢牢把握住重难点进行教学。
  • 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布置要到落实到位,争取每位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思维碰撞。
十三、相关附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3:52 , Processed in 1.47433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