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回复: 2

[六下] 16《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1

[复制链接]

7902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474
发表于 2025-10-10 18: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表里的生物》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本文不仅语言生动有趣,而且内容前后衔接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对父亲的表的“认识”展示出来。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本课的一大特点是运用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课文第九自然段作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心理描写是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常用的方法。以前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有提示语,易发现,本课的不少心理描写夹杂在叙事之中,没有提示语,难分辨,如何辨别呢?教学时,我让学生尝试着在句子前面能加上“我想就是心理描写。如句子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们就可以在前面尝试着加上“我想那么这句话就是心理描写。
文章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文字,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仔细阅读,辨别,很快找出文中其他心理描写的句子,准确地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童年的天真无邪,效果明显
2.教学收获(思得)
(1)细读对话,体会情感。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来描写人物。人物之间生动有趣、形式灵活的对话,会使平淡的文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教学中师生共同研讨课文,发现课文共有三次对话,对话中有四次不许动,表明父亲严禁”碰表教学中我问学生:父亲不许动表,甚至谎称表里有一只蝎子,体会什么情感?通过研读,学生理解了“强烈好奇
(2)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时我采用了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一开始上课,先进行小组竞赛,教师出示书中词语“机器、小鸟、狗、蝉、钟楼、盲人、三弦、表蝎子,要求学生按照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上,看哪组准确率最高,然后排列名次。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抓住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不足之处(思失)
回顾本课教学,还是有一些遗憾:
朗读教学指导不到位。文中有“父亲的三次对话,在指导朗读对话的时候,句子的语速、语调指导不到位。如第一次对话中“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此处是“第一次碰父亲的表,语速可以稍快,语调可以上扬,体现“急切、强烈好奇的心情。
4.改进措施(思改)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抓住三次对话的朗读指导,抓住的天真、好奇特点,通过小组互动,同位互读,加强朗读指导,让小组之间赛读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7902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474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0 18: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他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可是父亲不许他动,使他充满好奇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表现了作者的天真无邪,情趣盎然。
一、教学效果
《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求知识,善于观察思考,富有探索精神的品质。在教学中,我大力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了解课文大意,然后指导学生划出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分别采用放录音、自读、默读等形式,使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课文表达的意思。
《表里的生物》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成功之处
读中表情
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例: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三、不足之处
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爱注入学生心田,具体通过教学环节中的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因此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学生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进一步求知的意念和力量。

7902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474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0 18: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一定有一个小生物。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得多,提问得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在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4 18:53 , Processed in 1.66059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