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回复: 0

[六下]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反思)

[复制链接]

7902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474
发表于 2025-10-10 17: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懂得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道理。
2.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教师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小组讨论)
(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2)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作者是按什么结构写的?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默读全文,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反复朗读。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以第2自然段为线索展开学习,先学习具体事例部分,后学习前后两部分。
1.出示第2自然段,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就这段内容提出问题。
问题预设: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指的是什么?不断发问,都会问什么?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到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中,寻找答案。
2.学习第一个事例。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波义耳发现的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说说这个现象细微在哪,司空见惯在哪。
(2)再读第3自然段,说说波义耳问了些什么问题。
(3)再读第3自然段,交流波义耳的研究结果。
(4)读第2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3.学习第二个事例。
(1)总结学习第一个事例的具体学习步骤。
(2)按步骤自主学习第二个事例。
(3)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
(4)读第2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4.学习第三个事例。
(1)以自学为主,自己填写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
(2)读第2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5.学习第6~7自然段。
(1)自读第6~7自然段。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全班重点研讨: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最后一段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三、总结收获,随文练笔。
1.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
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中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3.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教学板书]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事例:化学家波义耳发现……
第二事例: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
                  第三事例: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从儿子做梦眼珠转动现象推断出……
(三个典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敏感地意识到”“进行了许多实验以及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回顾课文的第2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就会得到升华,学生在阅读分享中就会心有所动。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练笔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4 19:21 , Processed in 2.990509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