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回复: 0

[六上] (教案与教学反思) 4.花之歌

[复制链接]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发表于 2025-10-10 05: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花之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的丰富的哲理。
3.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4.感受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花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在诗人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充满了智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感受作者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进而体会花的精神。(板书课题:花之歌。齐读课题)
1.作者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2.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交流学习情况,教师适时指导。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说一说作者将花比作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提示: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花?找出文中体现奇特想象的句子。(学生自由说一说)
3.分小组讨论: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小组派代表交流)
预设:(赏析句子)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三、细读品析,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作者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2.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学生合作交流后发言)
3.指名朗读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段中这些哲理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哲理的?(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体现了花的精神品质。)
4.师: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小结: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四、课堂小结
纪伯伦的《花之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花之歌》里,花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理想追求和信念。
五、拓展延伸
1.仿写句子,要求写出一定的哲理内涵。例:花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花是婚礼的冠冕,花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的其他四首:《美之歌》《幸福之歌》《浪之歌》《雨之歌》。
教学板书
4*花之歌
花的形象:奉献者和使者
花的精神:渴饮朝露,向往光明,
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教学反思
学习这类文质兼美,意蕴深厚的散文诗,只有通过反复品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尤其是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花的形象,其丰富的想象力,整齐的句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我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品析句子,理解文中体现的哲理,进而感悟作者笔下花的形象,学生就能比较深刻地体会作者的理解追求和信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08:32 , Processed in 1.28093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