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回复: 0

[六上] 语文园地三 教案

[复制链接]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发表于 2025-10-10 0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 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 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
重点
积累朱熹的诗《春日》。
教学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出示:【课件1】(板书课题: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前面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我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一个是要我们详细介绍一处景点。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
  • 学生自由说。
  • 教师小结:我们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就没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细细读一遍,而是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
  • 同学们再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竹节人》时,如果你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这一任务,你在阅读时应仔细阅读哪些部分呢?
5.教师再次小结:我们要仔细阅读的是与制作和操作这种玩具相关的部分,对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一部分,就可以粗略地浏览一下。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出示:【课件2】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 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 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 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 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后座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 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 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出示:【课件3】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
…………
  • 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 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
  • 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 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 教师检查,指导:
  • 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
  • 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板书:说理)
4.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
5.学生汇报,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是否用上了刚学到的方式;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项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
日积月累
一、指导预习
 1.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春日》。
  (2)简介作者。(板书:朱熹)(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3.(板书:《春日》)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二、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1.出示:【课件4】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 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2.出示:【课件5】无边光景一时新
  光景:风光景物。 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
  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3.出示:【课件6】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随意。 识得:认识到。
  东风面:春天的面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
  4.出示:【课件7】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三、欣赏诗句,体会意境
  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四、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出示:【课件8】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监督。

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入手,思考根据任务选材料的问题,便于学生学习,从已有的知识基础得出新的认识。
学生阅读三段文字后先自己感悟,看三段文字都描写了什么,然后教师点拨,让学生知道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人入迷时的情景的,更要知道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入迷程度,使学生在今后写作时学习细节描写,积累人物入迷的相关句段。
师生共同评价,目的是让全体同学明确: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时,理由要充分合理,条理清晰,不含糊其次,不语无伦次

按照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欣赏诗句——练习背诵这样的步骤安排对古诗的学习,符合古诗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积累。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说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春日》 朱熹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共有三项内容。
交流平台的教学,是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个读书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了课文《故宫博物院》和《竹节人》的阅读任务,然后分别讲了根据阅读任务选用的不同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认识提高了。
词句段运用有两段内容,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自读感悟——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相互评价的顺序,学生在自己感悟的基础上很容易听懂老师的指导,认识上有了提高,练习卓有成效。
日积月累栏目要求学生积累朱熹的《春日》,我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结构:自读预习——理解诗句——欣赏诗句——练习背诵。学生在充分理解、学会欣赏的基础上,很容易就背下来了,可谓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日积月累的教学时间仓促了一些,因为前面部分的教学占用时间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时间分配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08:28 , Processed in 0.97257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