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回复: 0

[六上] 1 草原 教案

[复制链接]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发表于 2025-10-10 04: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
草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读写8个生字,理解绿毯、惊叹回味”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
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人,生于,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以草原歌曲导入,创设出大草原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氛围,使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并进行指导。出示课件4、5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9)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板书:风光美)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课件6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帮助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欣赏优美的文章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是为了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而设计的,这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
用图片、声音来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草原的风光之美,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背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那达慕大会上,赛马的骑手们手执马biān(    ),一字排开,个个身穿华丽衣shang(    ),扎着彩色腰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一声令下,只听见马tí(    )声响,一群人jīn(    )飘带舞,如一道彩hóng(    )一般从绿tǎn(    )上飞向远方。
    射箭、摔jiāo(    )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许多漂亮的蒙古族姑娘也rěn(    )不住要来看一看。羞sè(    )的面庞,婀娜的身姿,悦耳的笑声,为赛场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相应的号里。
  疾病  痛苦  痛恨  急速猛烈
  群马驰(   恶如仇(   )  积劳成(   ) 苦(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   ) 羞涩(   ) 拘束(   ) 洒脱(   ) 回味(   )
四、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中这种境界指的是(    )
A.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B.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C.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D.羊群像白色的大花,小丘像中国画。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作者看出了骏马和大牛的心思。
B.这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到的。
C.骏马和大牛确实在回味草原的乐趣。
【答案】
一、鞭 裳 蹄 襟 虹 毯 跤 忍 涩
二、
三、安静 害羞 拘谨 潇洒 体会
四、1.A  2.B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为了让学生重温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好准备。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出示课件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字组成的词,是不是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
【出示课件9】
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3)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板书:热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10】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抓住重点词语洒脱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在草原上开车的情形,并引导学生从这一角度来了解草原的特点。
    此环节是用词语来概括文段内容,这一设计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
设计填空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让学生分组学习,逐步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对优秀文本的欣赏能力。
依次学习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各个环节,可以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描写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明确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抄写和背诵两道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
内容
                    风光美(初见草原)
           草原           人情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空气(   )   歌声(    )   天空(    )
草原(   )  骏马(    )   线条(    )
二、阅读《草原》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不用(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回味草原的(         )。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作者在片段中概括了草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   ) 柔美(   ) 奇丽(   )
5.读读短文中线的句子,“无边的绿毯”指的是____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让人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草原》是著名作家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具体的记叙与描写,表现了草原秀美的和蒙古人民的。最后,作者以“
”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热爱草原赞美草原人民的真挚情感。
【答案】
一、清新 嘹亮 湛蓝 辽阔 奔驰 柔和  
二、1.绿的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无限乐趣
2.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一碧千里
3.空气小丘平地羊群。愉悦。
4.感叹 优美  瑰丽
5.草地 羊群 小丘 草原风光的美丽无比
三、老舍  自然风光  热情好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草原人民迎接远客部分,我问学生:为什么把前来迎接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学生的回答就多种多样,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接下来的问题是:蒙古族人民见到远道而来的客人,为什么不下马交谈,而是立刻拨转马头?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在二至五段的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人,本名舒庆春,生于,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等,短篇小说《》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奶茶:
奶茶原为中国北方的日常饮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历史。自起传遍世界各地,目前在中国、阿拉伯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都有不同种类奶茶流行。
中国境内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藏族和蒙古族等均有制作奶茶的习惯。的原料是茶和牛奶或羊奶。乌孜别克族烧奶茶一般用铜壶或铝锅,先将茶水煮沸,然后加入牛奶烧煮,搅匀,待茶乳完全交融后,再加适量的食盐即成。饮时把奶茶盛入碗中,稍加酥油或羊油、胡椒即可。
藏族、蒙古族的奶茶以砖茶、羊奶或牛奶、和以酥油煮成,加盐调理使味道偏咸。南方的港式奶茶又称为"丝袜奶茶",当地饮用奶茶的习惯起源于英国的下午茶,但制法有所不同,以红茶混和浓鲜奶加糖制成,用乳量及糖份较多,冷热饮均可。 奶茶,是藏族、蒙古族牧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奶茶所用的茶叶是青砖茶。砖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单宁、蛋白质、酸、芳香油等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奶茶包括时下最流行的港式奶茶/丝袜奶茶/鸳鸯奶茶、果汁、雪泡、冰红茶/绿茶、泡沫红茶/绿茶、调味茶饮、酷乐冻、优格八大系列200个品种。奶茶的一般做法先将茶捣碎,放入白水锅中煮。茶水烧开之后,煮到茶水较浓时,用漏勺捞去茶叶之后,再继续烧片刻,并边煮边用勺搅拌茶水,待其有所浓缩之后,再加入适量鲜牛奶或奶粉,用勺搅拌至茶乳交融,再次开锅即成为馥郁芬芳的奶茶了。
奶豆腐:又叫奶干,蒙古语称“”,是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用牛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但不是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手抓羊肉:手抓羊肉是我国西北蒙、藏、回、维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鄂温克:鄂温克族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及中国两省区,也有少量分布。在俄国被称为。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鄂温克人是从游牧发展到定居的,从事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人群。他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饮食文化 。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生产和游牧生活。
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做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有支架并盖有篷布,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族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蒙古包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
陈巴尔虎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接壤,东南与毗邻,南边接着,西与交接,西北与俄罗斯隔相望,中俄边境线总长193.9公里(系水界)。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歌曲1.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作曲:
作词:火华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
  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
  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啊啊哈嗬咿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它
  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
  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
  啊啊哈嗬咿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歌曲2.
天堂
填词:
谱曲: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
哎耶,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哎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
哎耶,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哎耶。
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老舍的文章
内蒙风光(节选)
1961年夏天,我们——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共二十来人,应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同志的邀请,由中央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进行组织,到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参观访问了八个星期。陪同我们的是内蒙古文化局的布赫同志。他给我们安排了很好的参观程序,使我们在不甚长的时间内看到林区、牧区、农区、渔场、风景区和工业基地;也看到了一些古迹、学校和展览馆;并且参加了各处的文艺活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到处,我们都受到领导同志们和各族人民的欢迎与帮助,十分感激!
  以上作为小引。下面我愿分段介绍一些内蒙风光。
渔场
这些渔场既不在东海,也不在太湖,而是在祖国的最北边,离满洲里不远。我说的是达赉湖。若是有人不信在边疆的最北边还能够打鱼,就请他自己去看看。到了那里,他就会认识到祖国有多么辽阔,而内蒙古也并不仅有风沙和骆驼,像前人所说的那样。内蒙古不是什么塞外,而是资源丰富的宝地,建设祖国必不可少的宝地!
据说:这里的水有多么深,鱼有多么厚。我们吃到湖中的鱼,非常肥美。水好,所以鱼肥。有三条河流入湖中,而三条河都经过草原,所以湖水一碧千顷——草原青未了,又到绿波前。湖上飞翔着许多白鸥。在碧岸、翠湖、青天,白鸥之间游荡着渔船,何等迷人的美景!
我们去游湖。开船的是一位广东青年,长得十分英俊,肩阔腰圆,一身都是力气。他热爱这座湖,不怕冬天的严寒,不管什么天南地北,兴高采烈地在这里工作。他喜爱文学,读过不少的文学名著。他不因喜爱文学而藏在温暖的图书馆里,他要碰碰北国冬季的坚冰,打出鱼来,支援各地。是的,内蒙古尽管有无穷的宝藏,若是没有人肯动手采取,便连鱼也会死在水里。可惜,我忘了这位好青年的姓名。我相信他会原谅我,他不会是因求名求利而来到这里的。
风景区
札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它不象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它几乎没有什么人工的雕饰,只是纯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谁也指不出哪里是一,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处处美丽。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烟树,或什么什么奇观。它只是那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没有游人呢,也没大关系。它并不有意地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的诗情词韵。
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并看不见牧童。也许有,恐怕是藏在柳荫下钓鱼呢。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这种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好象细致地染在心灵里。
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儿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风蝶,闲散而又忙碌地飞来飞去。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礅,就随便坐在绿地上吧。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夕阳在山,该回去了。路上到处还是那么绿,还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总看不厌。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正是因为有些荞麦与高粱,我们才越觉得全部风景的自自然然,幽美而亲切。看,那间小屋上的金黄的大瓜哟!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来也没有看见过!
是不是因为札兰屯在内蒙古,所以才把五分美说成十分呢?一点也不是!我们不便拿它和苏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不可的话,最公平的说法便是各有千秋。天苍苍,野茫茫在这里就越发显得不恰当了。我并非在这里单纯地宣传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矫正以往对内蒙古的那种不正确的看法。知道了一点实际情况,象札兰屯的美丽,或者就不至于再一听到口外”“关外等名词,便想起八月飞雪,万里流沙,望而生畏了。
                           载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报》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lè  lē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yù  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3.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yǐn  wěn)隐有鞭子的轻响。
4.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jǐn  jīn)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bá  bō)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二、辨字组词。
  竟(    )   陈(    )   啼(    )   稍(    )
  境(    )   阵(    )   蹄(    )   捎(    )
  蛟(    )   虹(    )   毯(    )   便(    )
  跤(    )   红(    )   毡(    )   鞭(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草地上的羊群就像绿毯上白色的大花。(缩句)

2.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仿写句子)
,好像
3.草原人民与远客语言不通。草原人民与远客却十分亲热。(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按照文中的叙述顺序把下列各环节排列起来。
深情话别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五、重点段落品析。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句话是从哪一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A.颜色  B.形状  C.气味  D.大小
2.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3.“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4.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

思维创新大拓展
、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 1.xuàn lè  
  • yū  
  • yǐn  
  • jīn  
  • 5.bō
二、 究竟 环境 陈设 阵雨 啼叫 马蹄 稍微  走 蛟龙 摔跤 彩虹  红色  毛毯 毡子
方便 鞭子
三、1.羊群就像大花。
2.几只小鸟在枝头鸣叫   在歌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3.草原人民与远客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却十分亲热。
四、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五、1.D  
  • 说明牧民们骑马的速度快。
  • 我从这句话中看出了牧民们大老远就来迎客,说明他们十分热情好客。
  • 4.我还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六、示例: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微笑着说:“欢迎你们来到草原作客,草原的美丽景色让你们大饱眼福吧!草原的美食更让你们大饱口福!”说完主人端出了奶茶和手抓羊肉招待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11:40 , Processed in 0.84602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