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回复: 0

[五下] 11 军神 教案(表格式,含教学反思、课后作业及答案)

[复制链接]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发表于 2025-10-9 05: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军神
课题
军神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沃、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文中庆、龄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
重点
   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读写文中的会认字,正确书写文中的会写字,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及人物简介、词语解释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6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关羽刮骨疗毒
学生自由阅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感受到关羽豪迈的大丈夫的帅气、光彩风度勇敢无畏、意志坚强。)
2.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板书课题:军神)
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3学生阅读了解人物
刘伯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四川省开县人。
3.简介作者及故事背景
出示课件4简介作者
毕必成,中国著名电影编剧,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代表剧本《庐山恋》。
出示课件5故事背景
  
用学生熟悉的相类似的故事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注意了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了解。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32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6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8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9
第一部分(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
第二部分(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第三部分(16~23),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第四部分(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板书: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学生对字词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学生初接触课文时,应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接触课文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2)分钟
四、课堂总结,阅读全文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学生自由阅读全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词语,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一针见(xué xuè) 4.局(yóu yǒu)
2.勉(qiǎng jiàng) 5.行(sī shī)
3.惊了(dāi ②ái) 6.刘伯(céng chéng)
二、读拼音,写词语。
nián línɡ     jù    jué     shī  xínɡ     zhǎn  xīn
(         )   (         )   (         )   (         )
三、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两个,写一句话。
一针见血  从容镇定  一声不吭  肃然起敬


四、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给下面的叙述加上序号,写在前面的括号里。
(  )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  )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  )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
(  )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答案】
一、1.①√  2.①√  3.①√  4.①√  5.②√  6.②√
二、年龄  拒绝  施行  崭新
三、听了他从容镇定地与敌人斗争的事迹,我们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四、(2)(3)(1)(4)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2 )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上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继续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新课
教学
32  )分钟
二、抓住重点,感受军神
(一)浏览课文,整体了解。
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回顾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
问题预设:
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
刘伯承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
开始,刘伯承为什么谎称自己叫刘大川
……
2.汇报交流。
(1)教师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
(2)对那些易于回答的问题,请知道答案的同学予以帮助。
(3)对那些有思考价值、值得阅读探究的问题,将其逐一梳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自主解决。
3.问题探究: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二)再读课文,探究交流。
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师生交流。)出示课件3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指导朗读: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这段话,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读沃克医生说的这句话时读出惊讶、激动、赞美、崇敬……的语气 。
3.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师生齐读。
4.探究交流:沃克为什么会惊呆了?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三、汇报交流,崇拜军神
(一)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学习求治时,引导学生抓沃克医生的语言和表情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出示课件4
(1)从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变化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你感受到什么?(足以说明刘伯承的伤势严重。)(板书:伤势严重)
(2)从“‘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你又感受到什么?(刘伯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从容镇定:可见他的坚强、勇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3)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冷冷地目光柔和了这样的变化?(正是刘伯承的坚强意志使沃克的目光柔和了。)
2.学习术前部分,引导学习抓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进行体会。出示课件5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1)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刘伯承动手术为什么拒绝使用麻药?(因为眼睛离脑子太近,刘伯承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为了非常清醒的大脑。)(板书:拒用麻药)往日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的紧张表现说明了什么?作者点出这一点有什么作用?(医生紧张的表现说明他担心年轻人的忍受力,衬托了年轻人的坚强。)
(2)简要介绍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不朽功勋,学生了解清醒的大脑对刘伯承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事实证明,刘伯承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勇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4)指名多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交流。
从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中感受到什么?(刘伯承的坚毅。)
从沃克医生生气”“愣住”“有点口吃”“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等神态、动作,以及语言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
(5)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刘伯承的坚毅,表现出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
3.学习术中部分,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里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出示课件6
(1)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主要描写了刘伯承的哪一方面?(动作、神态。)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这两句话具体描写了病人在没有使用麻醉剂开刀的情景,句中的抓住”“暴起”“汗如雨水”“使劲等词语突出了病人强忍痛苦的神态,尽管疼痛之极,而病人却一声不吭,这里病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我克制忍受能力,情况就不可能这样。)
(2)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七十二刀。 描写了刘伯承的什么?(语言。)摘除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整整承受了72刀!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刘伯承超凡的意志。)(板书:超凡意志)
(3)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沃克医生吓了一跳……沃克医生惊呆了 主要描写了沃克医生的什么?(动作、神态。)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能感受到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的心情是何等紧张,进一步体会到刘伯承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4)出示课件8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是沃克医生发白内心深处的赞美!)
老师小结: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更让我们每个人难忘!(齐读课文第16和第17自然段。)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术后部分,了解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板书:肃然起敬)
(二)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抓住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三)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用多种方式读课文,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增强读书的指导作用。
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有特色的表达方法,如对话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既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又注重了人文性,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6)分钟
四、教师总结,感情升华。
1.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假如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出示课件9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
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板书:堪称军神
五、课后拓展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学生交流汇报。)
补充交流拓展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此环节设计与开课遥相呼应。
板书
内容
11.军神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伤势严重  拒用麻药  超凡意志  肃然起敬

                   堪称军神
课堂作业新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A】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 从容镇定!
【B】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指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      )被抓破了。
1.根据文意,在【B】中的(  )内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并用所填词语造句。

2.语段【A】是对人物__________ 的描写。语段【B】是对人物___________的描写。
3.这位病人是________________ ,被沃克医生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别说明下列两句中量词或数词叠用的作用。
1.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句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出
2.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句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
【答案】
一、1.居然    想不到内向的小红居然唱歌这么好听。 2.语言 动作
3.刘伯承  军神
二、1.手术复杂,要有忍受剧痛的思想准备。  2.突出军神的坚强。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个方面: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学课文之前设计如下环节:由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展开交流导出课题军神。此环节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抓住细节,感受人物。
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感悟。通过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高潮
细读课文,深入文本,体验人物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课文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与心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通过多形式的以及个性化的阅读与体会,师生携手走进课文中,亲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面人物的心灵,我将分析、讲解与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结合起来。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
四、课文延伸,培养能力。
在课后实践中,我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了解他一些称呼的含义。这注重了知识的迁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填空。
1.的部首是,再查画,第九画的笔画名称是
2.结构,读音是,第二画的笔画名称是
3.部首是,除部首外再查画。在字典里的解释是 接着,托
承担,担当。继续,接连。 接受。把正确的解释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承尘(  )  (2)承上启下(  )  (3)继承(  )  (4)承印(  )
二、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强qiánɡ(      )qiǎnɡ(      )    血xiě(      )xuè(      )
和hé(      )huò(      )         相xiānɡ(      )xiànɡ(      )
三、你能给带点的词换一个词语而不改变句子意思吗?
1.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            )
2.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
3.沃克医生的目光变得柔和了。(            )
4.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            )
5.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殊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1.你从作者对沃克医生在手术台上的表现和他忍不住对病人说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从病人在手术中的表现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从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中你学到哪些写人的手法?试按照作者的写法,描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思维创新大拓展
你知道十大元帅吗?请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简单介绍其中一人的事迹。




参考答案:
一、1.土 九 横   2.半包围 fěi 竖折   3. 七 (1)1 (2)2 (3)3 (4)4
二、强大 勉强 血淋淋 血汗 和气 和面 相似 丞相
三、1.从容不迫 2.竟然 3.温和 4.慈爱 5.幸运
四、1、医生对病人的关爱。2、病人是位坚强的人。 3、用语言、神态等。试着写出一个熟悉的人。
五、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罗荣恒、陈毅、叶剑英
朱德的扁担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湘赣两省的交界。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 1928年11月中朱德的扁担 旬,红军集合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红军官兵除粮食外,每人每天5分钱的伙食费也难以为继。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两只箩筐每次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
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08:05 , Processed in 1.55666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