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回复: 0

[五上] 语文园地一 教案

[复制链接]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发表于 2025-10-8 16: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重点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积累古诗词。
教学
难点
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2)
(板书设计: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_______(作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托了她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花生》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蕴含在____________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珍珠鸟》则体现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事物     琦君   思乡   朴实无华  用处很多   平常   信任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1)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的。
    c.运用这种写法,你也写一段话吧。
生总结句子的写法(出示课件4)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对比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板书设计:对比的写作手法)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出示课件5)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b.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个。
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开辟: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我们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子,指梅树枝条特殊的样子;在第二句中是风格,气度,指人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温和 (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例: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例句:这孩子真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师总结: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板书设计: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7)
    学习《》这首诗。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
写作背景
相传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4)(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出示课件9)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含义: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出示课件10)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发现句子中使用的类似的写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同时还能理解这种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多义词——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1)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一  对比的写作手法
            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对比的写法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牢固地掌握这种写法。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08:28 , Processed in 0.79443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