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古人谈读书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会认“矣、耻”等4个生字,会写“耻、诲”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
教学
重点
|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两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
教学
难点
|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是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两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介绍孔子及论语(出示课件3)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 是知也 识 敏
2.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六句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四、联系自身,谈体会。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一说哪写句子对你有启发。
总结: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要时刻保持一颗求知向学的心。(板书:求实 谦虚 勤奋)
五、交流背诵。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六、作业
1.复习,背诵这部分。试着默写出来。
2.和同学说一说这一部分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bù chǐ xià wèn( ),每个教育者都要huì rén bú juàn( )。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三、句子翻译。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二、1.智慧 2.勤勉 3.聪敏
三、1.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2.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来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复习导入。
1.谁来说说《论语》六则的意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六则名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熹对学习的看法。。
|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作者介绍(出示课件8)
朱熹,字元晦。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矣,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岂,难道,怎么。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2. 想一想:“读书有三到” 点明了读书需要哪几种态度?重点是什么?(板书:心到 眼到 口到)
五、联系自身,谈体会。(出示课件10)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交流背诵。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七、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1)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八、作业
背诵这篇文章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扩大眼界,扩大积累。】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一、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2.心既到矣。( )
二、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1.要紧 2.了
二、1.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心到、眼到、口到。
2.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
教学反思
|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同学的指导不够详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