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回复: 0

[三上] 《不懂就要问》教案+反思

[复制链接]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发表于 2025-10-6 03: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3.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们交流。【语文要素】
4.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养成不懂就要问的习惯。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师: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生: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同学们可真会思考,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课文吧!
2.教师简介孙中山,让学生对孙中山有初步的印象。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默读要求。
(1)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标注自然段序号。
(2)边读边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不懂的地方。
(3)与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快。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重点指导的读音)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入学习,质疑解疑
1.读第1自然段,说说什么叫私塾。(私塾是我国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私塾与现在学校的教学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言之有理即可)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照例”“流利”“连连点头等词语说明了什么?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流利就是话说得快而清楚。说明了孙中山每天到学校都是这么做的,而且他学习很认真、成绩好,先生十分满意。)
4.讨论:你喜欢这种只背不讲的上课方式吗?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5.孙中山也有和你们一样的感受,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谁能用文中的句子告诉老师?
6.孙中山大胆地向先生提问,同学们都是什么样的表情?(吓呆了)课堂气氛怎么样?(霎时变得鸦雀无声)说明了什么?(先生很严厉,同学们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像孙中山那样提问。)
7.默读第4~7自然段。
(1)当孙中山勇敢地向先生提问时,开始先生是什么态度?(从戒尺”“厉声中可以看出先生很愤怒。)
(2)后来先生的态度改变了吗?为什么会改变呢?画出相关语句。
师小结:从会背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可以看出孙中山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这不是无理取闹的要求,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 8.指名读第8、9自然段,思考: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因为孙中山对知识十分渴望。)为什么他认为“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呢?(因为孙中山觉得只要能学到知识,提高自己,挨打也不怕。)
  •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师: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要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教学板书
3* 不懂就要问
略读课文
明任务
粗略读
[教学反思
《不懂就要问》是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我主要以阅读教学为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内涵,学习孙中山不懂就要问、勤奋好学的美好品质。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再结合我的引导读懂文章。在教师教授了方法之后,学生们通过自读再次感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08:18 , Processed in 0.91243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