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会读“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本课“锋、昨”等9个生字,会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3.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4.在朗读的过程中,边读边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猜想“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5.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感悟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
6.学习雷锋精神,做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好孩子。
|
教学
重点
| 1.会读“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本课“锋、昨”等9个生字,会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
教学
难点
| 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
教学素材
| 1.搜集有关雷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课件。
3.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会读“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本课“锋、昨”等9个生字,会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
教具
准备
|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激趣导入, 走近雷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吗?
生齐唱。
师:这首歌的主人公是—— 雷锋叔叔(板书:雷锋叔叔,并指导“雷”、“叔”的书写)。那你知道雷锋叔叔为什么是我们的“好榜样”吗?
介绍雷锋的故事。(课件出示2)
雷锋,原名雷正兴,中国湖南人 ,1940年出生。他1954年(14岁)的时候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之后在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1962年8月15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因公殉职,年仅22岁。因雷锋乐于助人,所以雷锋二字已在中国内地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词。毛泽东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师:是啊,雷锋叔叔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当时人们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不仅如此,雷锋叔叔还特别关心小学生的成长,在抚顺市的一所小学里,二年级的同学都特别自豪,因为他们有一位校外辅导员是一位解放军叔叔,这位解放军叔叔就是雷锋叔叔,雷锋叔叔经常到学校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他们都特别喜欢雷锋叔叔。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得到了雷锋叔叔因公牺牲的消息。难道说雷锋叔叔再也不能来了,同学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就结伴到处去寻找雷锋叔叔。同学们还满怀深情地呼唤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板书:你在哪里。
|
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学生一般都会唱的歌曲引入,既与本文的主人公紧密相连,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介绍雷锋,让同学们对雷锋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助人为乐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本课中要求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之一。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法指导:(课件出示3)
标注:标出诗节。(按空行共分为四节)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想:雷锋叔叔,在哪里?(讨论)
2.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3.师生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4.教师:
(1)配乐诵读。
(2)学生边听边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小老师领读生字
②小组开火车读
③认读生字词语。(课件出示4、5)
léi fēnɡ shū shu cénɡ jīnɡ ní nìnɡ jiǎo wō nián mài
雷 锋 叔 叔 曾 经 泥 泞 脚 窝 年 迈
jīnɡ jí huā bàn jīnɡ yínɡ xún mì xū yào wēn nuǎn
荆 棘 花 瓣 晶 莹 寻 觅 需 要 温 暖
④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水彩颜色把词语在文中涂出。
出示句子,巩固认字: (课件出示6)
A.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B.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
C.冒着蒙蒙的细雨,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D.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⑤理解词语。(课件出示7)
年迈:年纪很大了。(看图明意思)
泥泞:指道路上因为下雨的缘故而积水,从而导致的烂泥,使道路行走举步维艰。(看图法)
晶莹:形容露珠等球型物体光亮而透明。晶:光亮透明。莹:光亮透明。(由露珠的光亮透明的特点来猜)
寻觅:寻找。联系下文中的“找到”,猜想“寻觅”的意思是“寻找”。
练习:(课件出示8)
用你猜词意的方法猜下面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荆棘: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看图法)
蒙蒙(的细雨)。指下得很小的雨。(联系生活经验)
⑥合作交流识字方法。(课件出示9)
A.换偏旁识字:峰-山+钅=锋
B.形近字加减:酒-一=洒
C.比较形近字的方法来识字:
昨(昨天) 冒(冒雨)(感冒) 暖(暖和)(温暖)
作(作文) 昌(南昌)(武昌) 援(支援)(援助)
D.拆一拆:北+月=背
⑦同桌互相检查,读全对的给他画上一滴小露珠。
⑧指名分节读诗歌,教师相机正音。
朗读指导:(课件出示10)
朗读本诗,主要体会“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的思想感情。朗读时,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两次呼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三、写字指导。(课件出示11)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
援:右半部,不要写成“爱”。洒:不要写成“酒”。
冒:上边不要写成了“日”字,也不要写成了“曰”字,而要写成一个下框,里面两横不要挨着了框的两边。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古筝曲)
4.展示交流。
|
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首先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学法指导,再让学生利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去阅读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领读、小组开火车读,让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读音准确把握,然后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检查,看看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实物理解法、看图理解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查字典词典理解法等,教会学生一些解词方法,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生疏的字词时可以猜测出意思。
交流不同的识字和记字的方法,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进行语文的学习,学习效果也十分显著。
选取几个最容易写错的字进行教学,在轻音乐中让学生愉快练习,以减轻学习的疲劳。
本文是首诗歌,朗读好是达到课的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把诗的朗读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把下面的音节选在下面的框中。
bàn nìnɡ mì shùn yínɡ
泞 瓣 觅 莹 顺
2.我会组词。 万( ) 西( ) 冒( ) 昨( ) 锋( )
迈( ) 洒( ) 昌( ) 作( ) 峰( )
3.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 。
①寻觅:
②泥泞:
③年迈:
|
【答案】
1. nìnɡ bàn mì yínɡ shùn
2. 万(千万) 西(西方) 冒( 感冒 ) 昨(昨天) 锋(锋利 )
迈(年迈) 洒(洒水) 昌(南昌 ) 作(作业 ) 峰(山峰)
3.①寻找。②下指道路上因为下雨的缘故而积水,从而导致的烂泥,使道路行走举步维艰。③年纪很大。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2.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
教具
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温习导入。
认读生字,说说词语的意思。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学习新课,理解课文。
1 .学习一、三小节(课件出示13)
师:请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小朋友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寻找雷锋?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生回答。(板书:长长的小溪 弯弯的小路 )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说发现。(字数相同,结构相似)
师:是啊,这就是诗歌的优美,你能用你的朗读读出这种优美的感觉吗?
生读词语。
师:同学们,小朋友们为什么要寻找雷锋叔叔呢?
生回答。
师:是啊,雷锋叔叔经常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就像是着急的亲人一样,亲人不见了,我们怎么能不着急呢?(屏幕出示:第一小节)
生边读边体会小朋友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的急切心情。
师:请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读一读第三小节。
学生练习朗读。
2.学习第二、四小节。(课件出示14、15)
(1) 师:他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没有)但是雷锋叔叔来没来过?(来过)来干什么了?
生回答,读二、四小节。
师:雷锋送迷路的孩子回家是顺利的吗?(不是)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在书上圈出来。
生标示回答词语:抱着、冒着、蒙蒙的细雨、泥泞
师:你能抓住这几个词语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吗?
屏幕出示图片,理解“泥泞”。
师:如果你走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上是什么感受?雷锋会很快就帮孩子找到家人吗?
生体会雷锋的困难。
师:是啊,这样的一条道路,即使自己走也会很艰难,更何况雷锋要抱着一个孩子,还要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与这个孩子素不相识,他为什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要帮助孩子找到家人?雷锋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体会雷锋坚持帮助孩子的决心和对他人的关爱。
带着这种感情女生朗读。
师:是啊,雷锋就是这样,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即使雨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服,即使泥巴早已裹住了他的双脚,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坚持把孩子送回了家。
生齐读。
(2 )师:请同学们像学习第二小节一样,自学第四小节,一边读一边圈出体现雷锋叔叔做好事不怕困难的词语。
背着 年迈 踏着 荆棘 洒下的汗滴
师:(屏幕出示图片)理解荆棘。
师:你能谈一谈你的感受吗?
生体会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弯弯的小路上,刺人的荆棘可能划伤他的鞋和脚,所以肯定很不好走,很辛苦,走一会儿,雷锋叔叔就可能汗流浃背,因此花瓣上留下了他像露珠一样晶莹的汗滴。
生朗读,体会雷锋的辛苦。
师:为什么雷锋叔叔要对一位陌生的老大娘付出这么多? (课件出示16)
生体会雷锋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齐读。
(3 )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诗中的这两件事情,雷锋叔叔还会做哪些好事?(屏幕出示图片)
雷锋就是这样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这样一个令人尊敬的战士,孩子们怎么能不爱戴他,怎么会不着急的寻找啊!
|
“小朋友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可寻找雷锋”就如一根红线,一下子将后面两个重点段的内容串了起来,学生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心中也有了明确的理解思路。
“他们找到雷锋叔叔没有,雷锋叔叔来这里干了什么”这个问题,将学生引导到对雷锋所做的事情上,从雷锋所做的好事中体会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把诗化的评议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故事,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雷锋精神更加典型化、具体化和鲜明化。
雷锋叔叔处处想着别人,通过理解雷锋对陌生人都是那么的关爱,为他们做好事从不吝啬,有了这层意义的理解,就很容易理解后面的“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它的深层含义是:希望人间处处都有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撒向那些需要的人。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孩子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他们还去别的地方寻找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四处寻找)是啊,他们走过了大街小巷,走遍了山川河流,最后他们到底找没找到雷锋呢?请用心读一读最后一个小节,边读边思考。
生回答,说理由。
师:是啊,虽然雷锋叔叔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却留了下来,他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爱心也洒遍了祖国各地,因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练习读出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四、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像雷锋叔叔这样的人吗?
生介绍自己帮助别人,或别人帮助自己的事情。夸一夸身边的“小雷锋”。
是啊,只要我们伸出友爱的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我们就是令人尊敬的“小雷锋”。因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所以——哪里需要献出爱心,我们就出现在哪里。相信在学习了这一课以后,我们身边一定会有涌现越来越多的“小雷锋”。就让我们再一次唱起那首历久弥新的歌曲吧。(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五、作业布置(课件出示17)
找一找身边的雷锋,说一说他们的事迹,夸一夸他们的精神品质。
|
总结雷锋精神,夸一夸身边的小雷锋,这是对雷锋精神的深层理解,也是对道德内化的过程。
|
板书
内容
|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 看拼音写词语。
léi fēnɡ mào yǔ wān qū wēn nuǎn ( ) ( ) ( ) ( )
zuó tiān l iú xià sǎ shuǐ bēi zhe
( ) ( ) ( ) ( )
2.连一连,填一填。
长长的 细雨 背着( )
蒙蒙的 小溪 踏着( )
弯弯的 露珠 乘着( )
晶莹的 小路 顺着( )
3.加上标点,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什么语气来。
①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②瞧 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4.我会做。
雷锋日记摘抄
1960年8月20日
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的灾害,我把省吃俭用积存的100元钱寄给了辽阳灾区。有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我是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①猜猜“甘心情愿”的意思。
②雷锋为什么说他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呢?
③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
④拓展题。填一填。
雷锋叔叔是一名,每年学雷锋日定为,雷锋牺牲后,毛主席的题词是。
|
【答案】
1. 雷锋 冒雨 弯曲 温暖 昨天 留下 洒水 背着
2. 长长的 细雨 背着(年迈的大娘 )
蒙蒙的 小溪 踏着( 路上的荆棘 )
弯弯的 露珠 乘着(温暖的春风)
晶莹的 小路 顺着( 弯弯的小路 )
3. 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读出急切的语气)
②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读出赞叹的语气)
4. ①心里十分愿意。②因为雷锋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③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人。④解放军战士 3月15日 向雷锋同志学习。
|
教学反思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歌。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作者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在寻找雷锋精神,呼唤我们都要学习雷锋的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如何让孩子理解课文呢?
一是树立形象,导入课文时教师庄严、神圣地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雷锋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学习的强烈欲望。
二是深化形象,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雷锋精神的体验更加深刻了。
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那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通过夸身边的雷锋,既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雷锋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