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回复: 2

[二上] 10 日月潭教学反思1

[复制链接]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发表于 2025-10-4 18: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描绘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是按照游览次序进行了描写: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精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凌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利精美、清爽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 教学效果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力求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同时,我设计了优美的教学环节,利用中国地图让学生们感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唤起孩子们想要去日月潭看看的感情。然后,通读课文,学习文章的写作结构,并试着仿写。不断抓重点词品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为让学生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 成功之处
1.在课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有了更多的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以读代讲,在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同学们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运用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们更形象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叫日月潭,播放关于日月潭名字由来的视频,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望。
3.课堂上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化,评价实效性强。
4.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学会积累和运用。课上,让学生口头组词或是用词说一句话,这样巩固识记的效果很好。
  • 不足之处
1.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习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
2.字的时间可以再充足一些,就可以在书写完毕之后进行展示评价,使学生书写更加美观。
3.教学时,只注重了自己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提高,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了学生,没有引导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
四、改进措施
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应关注细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在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和积累能力方面,要让孩子多读多说,主动让孩子探究,创设情境、熏染、范读,各个方面去引导孩子的表达能力、读文捕捉信息的能力,体现出“读、说、背”的培养;在词语的积累方面,要让孩子在朗读中、说话中去不断地巩固积累,这是最有效的获得,力求一课一得。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18: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是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 教学效果: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 成功之处:《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宣扬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
  • 不足之处:1.在时间准备中不够充足,也没有提前试讲,当真正上课的时候,感觉有点紧张,特别是当课件乱了的时候,变得慌乱起来,心理素质不过关。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因为作为一个老师紧张是要不得的。2.课堂气氛不活跃,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 改进措施: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地去做,才会日渐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8146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20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18: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运用抓重点词品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进行课文讲解。
1.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课文美的地方较多,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地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
不足之处:课堂在组织管理学生上面有些欠缺,今后的教学,应该多思考一下怎样既让课上气氛活跃,又不至于太热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08:28 , Processed in 2.98029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