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回复: 0

[九下]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学生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095
发表于 2025-10-3 09: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说话要得体,要讲究艺术,这就是“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唐朝得魏征,终赢得贞观之治,但是,我们还要说魏征幸而遇唐太宗,否则,他的直言诤谏早就遭致杀身之祸。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行的;而进谏能否奏效,则一要看君主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说话的艺术,使“良药”既“爽口”又“利于病”。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疏通文意理思路
一、新课导入
封建社会里,皇权威严,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更难得的是邹忌能使齐威王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昳(      )丽      朝(      )服衣冠(     )           窥(     )镜
期(      )年      朝(      )于齐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虚词
纳谏:
昳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及:
旦日:
弗如:
诚:
莫:
蔽:
市朝:
闻:
间:
期年:
(2)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古:                                      :
窥镜  窥,古:                    今:
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          今:
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          今:
能面刺寡人之过  刺,古:           今:
谤讥于市朝  讥,古:               今:
臣之妻私臣  私,古:               今: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            今:
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                今:
虽欲言   虽,古:                  今:
(3)一词多义
之:吾妻之美我者(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孰视之(                 )
暮寝而思之(                 )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臣之妻私臣(            )
王之蔽甚矣(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数月之后(               )
燕、赵、韩、魏闻之(                       )
朝:皆朝于齐(          )
于是入朝见威王(          )
朝服衣冠(         )
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孰视之 (                )
于:欲有求于我也(            )
能谤讥于市朝(        )
皆以美于徐公(         )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皆朝于齐(        )
上:受上赏(           )
上书谏寡人者(              )
修: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乃重修岳阳楼(               )
美:不如徐公美(          )
妻之美我者(            )
3.作者链接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
4.背景链接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5.课文人物简介
(1)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2)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疏通文意
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2.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3.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4.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二)朗读指导
1.第一段朗读指导:
(1)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              、其妾             、其客的           都要读出来。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                 
(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                   ;“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                  
(4)“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          ,并注意其                  
2.第二段朗读指导:
(1)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                        
(2)“于是入朝见威王”句要用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       字上面。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读出               
(5)“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当作“土地”讲,“方”是“方圆”之意,因此在                      之后都要略作停顿。
3.第三段朗读指导:
(1)“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               ,音调要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              后要略作停顿。
(三)整体感知
1.解题:课文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怎样解释?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四、板书设计
私我    类比     宫妇左右  类推           下令
与城北徐公孰美  畏我             朝廷之臣        王之蔽甚      皆朝于齐
有求于我         四境之内

劝谏                                   纳谏
五、拓展延伸
你知道哪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试列举一二。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悟技巧
一、新课导入
“人贵有自知之明”,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从《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讽谏”的意思是。
(2)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2.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3.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②③/④
C.①⑤/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以告,则杀之        ④皆以美于徐公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5.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文本探究
1.阅读第一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2)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2.阅读第二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
3.阅读第三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1)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二)人物赏析
再读课文,说说邹忌和齐王各是什么样的人?
(三)主旨探究
1.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2.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四、板书设计
妻(私)
与徐公比美  妾(畏)
(前提)    客(求)
类比                                推己及人
宫妇左右(私)
见齐威王    朝廷之臣(畏)
(本身)    四境之内(求)

齐王纳谏,受到奇效(结果)
五、拓展延伸
1.邹忌劝谏技巧之高体现在何处?
2.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7 12:04 , Processed in 2.10637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