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九上] 22 范进中举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8740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2范进中举

1704ee062223619d35d5ddca3f2cfc2b.png

0b1fd85037b1eb3eddf98d15a63786b2.png
课题
范进中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1.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相关知识,把握小说主旨。(重点)
2.让学生学习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夸张手法刻画人物形象。(难点)
3.引导学生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重点)

3a0ee3770d8a89c81302d0d339a913ea.png




作者简介
吴敬梓(zǐ)(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工诗词散文。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今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范进是一个广东的老童生,从20岁开始应考,考了20多次,可谓屡试屡败,但他屡败屡试,终于在54岁那年得到学官周进的赏识,考中了秀才,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文体知识
古典讽刺小说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寄寓性讽刺,主要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出来;一种是写实性讽刺,主要从世情小说中孕育出来。狭义的讽刺只指后一种写实性讽刺小说。它用夸张的手法和嘲讽的态度,揭露、抨击了社会的黑暗和时弊,但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代表作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等。
读准字音
头发(wǎn)  (cuì)  (hē)  (yī)  (qiè)
(xiànɡ)  醺(xūn)  事(hánɡ)  亲(zhǎnɡ)
(tiǎn)  元(yà)  元(jiè)  (tú)  敞(xuān)
(zhuō)  (zhuó)  宿(xiù)  讳(huì) (jīn)
(dìnɡ)  着(zuàn)  tiě)  少顷shǎo qǐnɡ)
辨清字形

33e82f34a8ddefe2b5c4db58cbc0021c.png
理解词语
作揖: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向人敬礼。
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
带挈:提携。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浑家:妻子。
烂忠厚:忠实厚道得没有出息。 见教:指教(我)。 腆着:挺着。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舍与:施舍给,赏给。
尖嘴猴腮:形容人面部瘦削,长得难看。
央及:恳请,请托。   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淋淋漓漓:形容水往下流的样子。   商酌:商量斟酌。
叙功:评功。   兀自:仍旧;还是。  少顷:一会儿。
桑梓:家乡。   相与:结交。

618ba2a7796a399e9de8a110014fdae0.png

413ffc2a2d5fa21e7374aae245bcc010.png
新课导入
学而优则仕很大程度影响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选择,科举是横在他们进入上层社会的一道门槛。跨过这一道门槛,则八抬大轿,风光无限,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在天下知的时候有人却欢喜而疯,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呢?让我们进入课文《范进中举》的学习,带着对封建科举的思索,一起去认识古典文学画廊中的一个欢喜而疯的典型人物——范进。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小说三要素:
主要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不同的态度。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2.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范进被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遭拒。
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
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
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2):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1):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2):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11):写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第一层(35):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6-9):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0、11):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感悟精彩句子】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句中“啐”字又有何作用?
一个骂人,一个被骂;一个吐痰,一个被吐。两相对比,凸显了范进的可怜与卑劣的灵魂,也表现了胡屠户的傲慢与市侩性格。
这一动作描写将胡屠户的凶相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地表现出胡屠户对范进态度恶劣、轻蔑至极。
2.“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一句中的“笑”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深意?
新中的举人老爷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如此狼狈不堪,而胡屠户在极短的时间里,反差如此之大,这些都令众人忍俊不禁。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范进、胡屠户的辛辣嘲讽。
3.“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此处属于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细节描写。一路”“几十回,说明在整个行程中胡屠户扯范进后襟的次数之多,讽刺味儿更足。一个字,充分表明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极尽谄媚之能事,对范进百般地奉承和逢迎。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前倨后恭的市侩小人形象。
【分析主体形象】
1.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体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第一次来贺喜:
原因:范进考中了秀才
贺礼:一副大肠,一瓶酒
称呼: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相公) 态度:教训
动作:吃的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第二次来贺喜:
原因:范进考中了举人
贺礼: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称呼:贤婿,天上的文曲星(贤婿老爷)
态度:赞不绝口
动作: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从中可以看出胡屠夫欺贫爱富、视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性格特点。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性?
热衷功名利禄、虚伪、世故圆滑。
范进对来自周围人们的侮辱、轻蔑和嘲笑都默默承受下来,不敢有丝毫的反抗。范进这个下人,确实得出奇。例如,在他中了秀才之后,胡屠户依旧说他是现世宝,他居然唯唯连声,不作辩解;为参加乡试去借盘缠,又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他听着那些不堪入耳的话,也仅止于摸门不着而已——如此下人,简直到了麻木的地步!真可谓卑怯之至,屈辱之至。
范进这种性格是在他三十多年长期困顿的生活中形成的。三十多年来,他怀着对功名的热切期望不断地应试,又不断地失败,除了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弄外,他什么也没有得到。他终于考上了秀才,可是人们都认为是宗师怜悯他,舍与他的。他几乎陷入了绝境,当邻居到集上寻他,告诉他已经中举的喜讯,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就是近乎绝望的心理表现。
3.乡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表现了怎样的社会风气?
嫌贫爱富,冷漠势利。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凉的气息。
4.张乡绅是个怎样的人?他与范进交好的目的是什么?
道貌岸然,老奸巨猾。他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攀附范进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将来仕途的发展做铺垫。
【把握文章主旨】
1.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份尊贵,有享不尽的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中举后,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如何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以及在科举制度下的炎凉世态。

3a08e52203fcd5943a8e5b20b1f38a87.png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本文对范进中举前后各方面的不同情形都做了鲜明的对比。中举前,经济状况非常恶劣: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饭”“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乡试完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癞虾蟆”“尖嘴猴腮,还他唾沫,他还唯唯连声。中举后,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张乡绅送银赠房。社会地位也有显著提高:邻居都来帮忙,称之为范老爷;胡屠户称之为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与之称兄道弟。前后的不同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呈现出世人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势利虚伪的丑态。
2.采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清醒过来,这是根据现实生活用夸张的手法虚构出来的,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此外,文中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些夸张的描写,反映了胡屠户前后态度变化的巨大。
3.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如范进向胡屠户赠送银子时,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段细节描写生动地揭示了胡屠户虚伪势利、爱财如命的本性。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学习《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比赛的枪声一响,她就如离弦之箭飞奔而出,迅速超越了好几个对手。快了,她的前面只剩下一位选手,她咬紧牙关,准备冲刺了。就在这时,在她前面的选手一个趔趄摔倒了。她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跑了几步后迅速停了下来,走到摔倒的同学身边,一边扶她起来一边关切地说:怎么样?没有受伤吧?这时已有许多选手超越了她们。比赛结束了,她没有获奖,却在全校师生赞扬的目光中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教学板书

c480b9884c51e9c5ed496362ca85124c.png

f44f25bf37a55757f0a5052077ce9d72.png

2b10a7969116fc42c75606cef8c7d63a.png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81d5abf09a57affb23480ac251dd6b25.png
教学反思
《范进中举》是讽刺小说中的杰作,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高。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还对学生渗透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懂得了文章深刻的讽刺意味。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学习还在于文本知识的积累,在文章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触动方面还应多做探究。
方法指导:
分析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次要人物在侧面衬托、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升华主题等方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分析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对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从侧面衬托主人公,凸显主要人物的性格。(2)对表现主旨的作用。通过次要人物来升华文章的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反映出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对小说要表现的主旨——封建科举制度下人性的丑恶起到升华的作用。(3)对情节起牵线搭桥、推动发展的作用。(4)对环境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素材积累
科举趣闻
唐朝人才辈出,但唐朝的选才标准却有点怪。《选举志》提出的标准是:一曰身,就是体貌丰伟;二曰言,就是言辞辩正;三曰书,就是楷法遒美;四曰判,就是文理优长。这四条标准,第一是看长相,第二是看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看书法,最后才是看文章。诗人罗隐就为此吃了亏,他诗写得不错,但长相却让人不敢恭维,因此屡试不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0:21 , Processed in 1.66646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