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八下] 21.2北冥有鱼导学案精品01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010
发表于 昨天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2.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学习方法  
1.比较法    通过同学们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   第二课时:合作展示    第三课时:巩固反馈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简介庄子及《庄子》  
  
2.大声的朗读课文。(读清句读,把握朗读节奏)  
二、疏通课文,理解文意。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翻译课文,然后丢开资料书,据课文口头翻译。  
2注意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翻译。  
(1)惠子(2)于是惠子恐,搜于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4)子非鱼,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6)鱼出游从容(7)鱼之乐也
三、研读故事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  
(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四.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巩固提升  
达标训练  
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比喻               ,腐鼠比喻。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秋水时至(2)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东面而视:(4)而伯夷之义者:
2、下列句子中的至于北海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吾非至于子之门           D.生于忧患  
3、翻译句子  
我之谓也译为 :       
4、本选段主旨为: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母其以劳生疾  (2其才而善之    
3为郢州  (4)宜善之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3.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1:59 , Processed in 0.75365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