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八下] 21.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导学案2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010
发表于 昨天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7   《庄子》故事两则(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2、把握比喻的深意,领略故事中的旨趣。
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重点难点
1、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2、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课前巩固】
  • 字音字形:
lǐ(    )泉yuān chú(        )  chī(     )得腐鼠  !(   )
  • 翻译句子:
一、预习导学
1、读一读,给加点的字注音。
梁(  )   鱼(   )    请其本(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知我不知鱼之乐(          )    子之不知鱼之乐矣(          )
其本(              )  鱼之乐也(          )鯈鱼出游从容(          )
3、一词多义。
译:
5、把握故事中的辩论的实质:
庄子:鱼之乐;惠子
二、学习研讨
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并归纳相关文言现象;把握故事中的辩论的实质。
2、思考: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3、探究体验:学完了两则故事,你怎样看待惠子这个人物?
本文美点:1、轻松闲适,趣意盎然:2、二人特色: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
三、拓展延伸
欣赏《庄子》散文特色
——《逍遥游》 片断
2、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你能说出本选段要表达的主旨吗?
(小结:《庄子》善于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四、当堂达标
1、庄子是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3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庄子来,欲代子 (               )  于是鸱得腐鼠(            )
其本(            )   鱼之乐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2分)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译: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4.庄子在《惠子相梁》中将自己比作,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巧借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2分)
把握故事中的辩论的实质。庄子:鱼之乐;惠子:不知鱼之乐。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
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以上是从逻辑角度对二人的辩论进行分析,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3、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在《庄子与惠子游于谦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不要坐井观天,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怀若谷.
出自《庄子》的成语
游刃有余    望洋兴叹    螳臂当车    涸辙之鲋
朝三暮四    沉鱼落雁    相濡以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2:02 , Processed in 0.83594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