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回复: 0

[八下]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010
发表于 昨天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1.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相关资料,正确解读的内涵。
2.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事例,探寻以和为贵的真谛。
3.以为活动宗旨,在全班交流讨论,举办班级讨论会。

1bbb3d6cdf2efca0f31333cd6f1b66be.png
1课时

2388a71f925d76bc4045d25ce23b323c.png
一、激趣导入
中文里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调等富含哲理的成语。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字。到底是什么?为何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文化在今天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我们又应该怎样传承文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
(板书:以和为贵)
【设计意图】
字相关的成语入手,引发学生对的含义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阅读材料 ,探之义
1.材料探究
师: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何理解其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我们来看看古人对这句话的解读,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P130虚线框内的几则材料,说说你对这几则材料的理解。
(生齐读并交流明确)
预设 皇侃认为,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指的是小人为恶如一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
朱熹认为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相反因为小人之间有贪图私利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和因义起,同由利生的传统解释显示了某种局限性。实际上,可以因而起,也可以因而起
2.解和而不同
(1)透过这几则材料,小组讨论一下:怎样理解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
(生交流明确)
预设 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和谐,是统一,是相同,是一致;是抽象的、内在的,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2)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生自由发言)
预设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会经过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理解和尊重他人,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必须具备的。
师小结:怎样才能达成的局面呢?孔子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通俗地说,和而不同就是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观点的博大胸怀,在讨论中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互相尊重与理解,道义一致、内心平和;同而不和就是在讨论时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表面上一团和气,而暗地里却不服气,内心排斥、不认同。
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3.材料研读
师: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我们再来读读教材P131《尚书·尧典》和《礼记·中庸》中的两段话,理解多样化的思想内涵。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解读这两段话。
(生齐读并交流明确)
预设 第一则:(帝尧)能举用德才兼备之人,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使百姓能辨明善恶;百姓能辨明善恶,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第二则: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展露,可以称之为(心灵未受外物侵扰),(喜怒哀乐的感情)恰如其分、有所节制地表达出来,可以称之为。中,是天下间(万物)最大的本源;和,是使天下最畅通之道。如果能做到中和,天地间的一切就会各安其位,万物才能孕育生长。
师: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是儒家思想中的理想社会。《尚书·尧典》中的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意思就是家庭和睦,人人友爱,才能万事兴盛。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
4.探之义
师:阅读《尚书·尧典》和《礼记·中庸》中的论述,我们发现的内涵太丰富了,请同学们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一下的含义。
(生自由发言)
预设 情绪平和、家庭和睦、邻里和睦、国家和顺、万物和谐。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从古文中探究之义,从而了解文化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三、讲述故事,寻之用
1.启迪思维
师:《论语·学而》中有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的说法,也就是说和为贵是古代帝王治国之道。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和为贵。600多年前, 郑和受命出使西洋, 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 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 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 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 尊重当地习惯, 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2.讲述故事
(1)以和为贵可以治国,可以安邦。你搜集到了哪些体现了以和为贵的故事呢?也来讲一讲吧!
预设 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后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2)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P132的《六尺巷的故事》,这则故事堪称处理人际关系的典范,体现的正是以和为贵的思想。读完之后,你有什么启示呢?请你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
预设 互相谦让,能使邻里和睦。 要心胸豁达,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尚能如此,如今这个时代,同学之间、邻里之间处理小是小非,应该做得更好。④“六尺巷弘扬了一种美德,体现了一种胸怀。只有人人学会谦让,人人学会宽容,这个社会才能真正和谐。
3.寻之用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生合作交流)
预设 小到修身养性、交友齐家,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都离不开的价值守则。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追求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可以说,没有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师小结:作为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心力。
4.创作标语,为宣言
师:传承文化,倡导以和为贵,请同学们参阅教材P132下方的示例,按要求创作几条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生自主创作,小组评议,集中展示)
预设 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和谐使世界稳步向前。促进和平的人受人景仰,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嫌恶。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
【设计意图】
此环节从历史故事着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容之博大、意蕴之丰富,懂得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懂得以和为贵不仅可以修身齐家,还可以治国平天下。号召学生继承和发扬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并通过创作标语活动,加深学生对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开展讨论,汲取智慧
师: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接下来,我们学以致用,学用先人的智慧,思考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1.制定班级议事规则
请同学们以为活动准则,全班讨论合作,制定班级议事规则

活动目标:制定班级议事规则
活动步骤:
(1)小组商议,组长归纳记录。
(2)组长交流,全班讨论商议。
(3)班长归纳记录,主持人宣布全班决议结果。
(小组商议,全班讨论,宣布结果)

班级议事规则
第一条:班级议事时,人人必须遵守沟通、信任、包容的处事原则。
第二条:讨论问题时要积极发表个人的见解,同时要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第三条:若意见不合、见解不同,要礼貌探讨,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能一味否认或粗鲁驳斥别人的观点。
第四条:商议、讨论班级事务时要以大局为重,以班级良性发展为共同目标,不能处处事事先想到自己。
2.开展时事讨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3虚线框内的内容,根据要求选择某一新闻事件,开展时事讨论,积极发表看法。
提示:学生围绕事件展开讨论,积极发言,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讨论时注意遵守之前制定的班级议事规则
(全班讨论,师总结)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开展班级讨论活动,制定贴近学生生活的班级议事规则,将学习的与相关的知识引入实践生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的综合能力。
五、以为文,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知道了以和为贵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准绳,也是从政治国的法宝,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通过这次活动,你对中国文化中的一定也有了许多的认识和理解吧!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谈谈你的收获。

ad29ee9f789cc4cd167c04c3925fa700.png

0b2dd438711da9bb45ad99459913d993.png

ccf48f05b7bc59720ce7d0e9276351e2.png
    以和为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特别注重语文味道和文化味道,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进行综合性学习。同时,特别注重用足教材,落实教材学习目标。首先,注重语言学习,经典读,学写标语,以为文等实践活动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其次,注重综合实践,在历史故事中悟,在现实生活中论等实践活动,勾连文本与文化、生活、现实,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读而能思,思而能悟,悟而能得,并用以指导现实生活。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引导学生探究,逐步落实活动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3:27 , Processed in 1.22148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